董梅
【摘要】化學學科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研究過程,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初中化學中的實驗教學,為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基礎知識,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重視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這種方式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化學實驗;培養(yǎng)
化學實驗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方面具有極大作用,因為無論是學生觀察實驗,還是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學生都體驗到巨大的樂趣,而且如果引導得好,這種興趣還可能擴展,延伸到其他學科。另外,在化學課外活動中安排一定量的實驗內容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一、在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fā)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敢于質疑。化學實驗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發(fā)現的同時能夠不斷激發(fā)探究的動機和欲望。
比如在實驗中觀察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的時候,教師事先不要說出化學實驗研究的目的,可以先問學生過氧化氫的特性,如果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適量的二氧化錳又會產生什么的現象。
實驗過程:(1)在試管中加入約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將一根較長的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內實驗。(2)將上述過氧化氫溶液在酒精燈上微加熱一會,再用帶火星的木條實驗。(3)另取一支試管,在其中加入約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實驗不復燃后,立即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粉末。再用帶火星的木條實驗。
實驗得出結論: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不能放出氧氣(準確地說,是放出氧氣速率低,不足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再由加熱過氧化氫溶液,使帶火星木條復燃,說明過氧化氫本身能放出氧氣。為講清催化劑的作用,此實驗不能忽視。再從常溫下加二氧化錳,有氧氣快速放出說明二氧化錳能加速該反應,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自主觀察實驗,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必學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多方面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使學生感到興趣,激發(fā)作用有多強烈,探究欲望就有多強烈,保持時間就有多長,積極探究學習的動力就有多大。
二、在實驗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初三教材一開始學習就有了實驗藥品取用、酒精等使用、給試管中固、液加熱、儀器連接、檢驗裝置氣密性等基本實驗技能。接著就有一系列氣體制取、性質等各類型的實驗,在教學中讓學生扎實做好每一個實驗,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利用初中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以分組實驗、獨立實驗、家庭實驗等各種形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通過反復、嚴格、科學地訓練,便可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勤于動手、善于學習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通過實驗現象及結果分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化學思維能力
化學成為一門科學,就是因為化學中隱含著許多思想、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的有章可循。如:“實驗驗證思想”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及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既可以發(fā)現和驗證化學原理,又可以獲得化學知識。如: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在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所有學過的反應中,哪些反應可以產生二氧化碳,通過做實驗、分組討論之后得出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此過程中有大量的學生活動:通過動手實驗、分析實驗現象、討論、最后通過歸納、演繹、思考,才能得出最佳的反應原理,這種獲取知識方式能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如果許多要通過實驗獲取的知識不經過實驗探究,而是枯燥地去記憶,不僅不能學好,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把握化學的學習方法。還要注意在實驗中培養(yǎng)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想品質。
四、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探索性實驗,或性質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挖掘實驗中的新內容,把學生帶入科學探究的情景中,讓他們親自體驗探索新知識的過程,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邏輯思維,自己概括得出結論,達到理性認識,使自己成為“發(fā)現者”或“成功者”。創(chuàng)新及創(chuàng)造力是推進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是一個國家繁榮強大的推動力和根本保障。如何培養(yǎng)出大批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教育的當務之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應著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利用教材中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在實驗中通過“問題——實驗——科學抽象——結論——應用”這樣一個過程來體現。它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顯著區(qū)別,它不是先把結論規(guī)律直接給予學生,再去要實驗驗證,而是先把真實的物質和現象呈現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認識事物、發(fā)現問題,然后在教師的點撥和誘導下,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研究討論,推論歸納,悟出道理,得出結論,形成規(guī)律。
總之,初中實驗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化學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教學中應認真落實實驗并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