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莉
【摘要】精讀課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如何在精讀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不斷實踐與思考的重要教學課題。然而,精讀課教學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大教學難點,因精讀課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強調全面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學生寫作能力的現狀問題,并提出精讀課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策略,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精讀課教學 寫作能力 培養(yǎng) 思考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03-01
一、學生寫作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寫作內容空洞
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體現寫作的真實性是作者對眼前事物的感悟才能夠激發(fā)寫作欲望。然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一般都是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在寫作作業(yè)中總是能夠出現沒有營養(yǎng)、內涵、千篇一律的寫作內容,這種寫作稱之為空洞的寫作內容,而這種問題的出現通常是歸結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的教導學生在寫作時注重寫出符合社會發(fā)展現狀的寫作內容,并要求學生一定要寫一些積極、美好的內容,不能夠寫一些負面的思想內容,這種教學方法過于打壓學生寫作熱情,使學生無法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寫文章。由于學生接觸語文寫作時間較短,在短時間內學生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故而,學生在寫作時都是七拼八湊的,把一些沒有鮮明特色與缺乏自我意識的內容,都加進寫作內容中,這樣的寫作內容沒有學生的真情流露,因此,較為空洞。
(二)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對于寫作教育的重視度較低,片面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導致學生語文寫作能力低下,其寫作形式過于模式化。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缺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意識,阻礙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再者,在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為學生講解寫作方法與如何按部就班的寫作模式。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文寫作中應該做到的幾大要素,教師通常會告訴學生應該多閱讀優(yōu)秀范文來強化自身的寫作能力,應該從其中積累優(yōu)秀的知識運用到自身的語文寫作過程中。這樣的寫作教學形式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就是沒有從實質性上幫助到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在語文寫作過程中會形成結構體系相似的文章內容,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二、精讀課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策略
(一)漢語詞匯教學結合寫作教學
漢語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詞匯的積累是語文寫作的前提條件,學生漢語詞匯的積累主要在于精讀課教學中的學習。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都知道漢語詞匯的積累對學生寫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漢語詞匯量積累不足是當前困擾學生寫作的主要因素。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自身的漢語詞匯量較多,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用詞不當,頻頻出錯。出現這樣的寫作問題是因為許多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機械的記憶漢語詞匯與漢語詞匯的基本意思,并沒有掌握其用法與含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拓展?jié)h語詞匯量的同時,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詞匯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漢語詞匯的真正含義與用法,不能夠停留在認識的階段上。在漢語詞匯中存在正式詞匯與非正式詞匯,而學生在寫作中大都是用非正式詞匯,這樣詞匯概括性較強,一般較口語化,使用過多會使句子意義模糊,使用正式詞匯會使句子變得生動、意義明確。語文文章中有很多正式詞匯,教師應該在精讀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掌握這些詞匯的語體色彩與用法,從而使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漢語詞匯進行寫作。例如在學習《背影》知識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熟讀文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漢語詞匯的用法與意義,教授他們在不同語境中運用不同漢語詞匯方法,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靈活、準確的運用漢語詞匯,幫助學生走出寫作困境。
(二)語篇教學結合寫作教學
精準的漢語詞匯、正確的句子固然是語文寫作的教學基礎,然而,孤立的詞語與句子不能夠表達作者完整連貫的思想,其需要把相關聯的語句有效的連接起來,圍繞一個中心思想進行組織段落與文章。在以往的語文精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太過于強調詞匯的結構、語言點等語文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授課模式不利于啟發(fā)學生對語文文章篇章的結構敏感性,促使學生在語文寫作時文章中心思想不突出,沒有語篇概念,結構混亂等。在語文精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寫作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整篇文章的結構與理解分析上,能夠使學生意識到不同文章的結構特點,使學生能夠在掌握中運用到自身寫作中去,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再者,在語文精讀課堂教學中,在講解課文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明白在寫作過程中對文章的構思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知識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文章中段落之間是如何開展的,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分析句與句的連接,段與段的連接,從而讓學生對語文文章的段落的分析理解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進行收集寫作素材
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語文寫作的源泉,寫作同樣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鏡子。故而,在語文精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擴大視野,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與了解社會,引導學生將語文教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成為觀察生活、表現生活、體驗生活的人,使學生能夠見多識廣,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多的話要表達,從而激發(fā)學生語文寫作的動力。學生由于受到年齡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分析觀察周邊的事物都處在懵懂狀態(tài),對現實的生活缺乏獨到的見解與認知,促使許多新穎的寫作材料從眼前溜走,對身邊事物不能夠用心感受到美的存在。學生寫作較單一,沒有新鮮感,就是缺乏對周邊事物觀察不細致導致的,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應該教授學生一定的觀察事物技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要想在精讀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應該在語文精讀課堂教學中教授學生詞匯與詞匯的相連性,讓學生明白相同詞匯的不同含義,不同詞匯的相同意思,還應該教授學生語篇教學對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能力,廣泛的收集寫作素材,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瑤瑤.大學精讀教學中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06):196-197.
[2]宋曉龑,瞧秀梅.技能訓練學習模式與英語專業(yè)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07):83-85.
[3]蔡向凡.寓寫作能力培養(yǎng)于精讀課教學中的必要性及若干方法[J].韶關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