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要: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價值的追求,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相融合。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心,是衡量文明國度的標尺,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表現(xiàn)。而這些都取決于人文教育程度。美術課程是各大院校都開設的科目,是學生德智體美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高雅情操的養(yǎng)成。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文精神教育也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本文就人文精神在美術課堂中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人文精神;美術教學;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217-01
1.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人們在思維言行中獲得的夢想,價值走向,審美能力。宣揚的是人類不斷突破自己,實現(xiàn)自己價值,從自我過度到大我的精神內涵。它更關注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和生命的聯(lián)系。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自由,尊重的渴望。同時也探討了生命與宇宙自然的關系。
2.美術教育對人文精神的意義
人文精神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高度注重人的價值和科學結合。21世紀初,我國教育改革興起,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都追求精神層面的美感。美術課程本身就是一個傳遞美感的課程。美術創(chuàng)作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物質文明的的結晶,一方面反應了當下社會的現(xiàn)狀,同時也具有批判意義。歷史是一面鏡子,美術課程就是一面放大鏡,直接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情懷和追求。美術教育和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相輔相成?;ハ嘤绊?。美術教育反應了人文精神的內涵,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1]。
3.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3.1 在美術教學中貫徹人文精神思想。學生的美術課程的學習不能僅是書本的學習和理論技巧的學習。更應該把它看做是文化的交流。教師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應通過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結合肢體動作和表情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美術課程。通過具有情懷歷史的繪畫作品激發(fā)學生人文精神的感悟,比如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其主題是山水自然,讓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從魏晉時期興起的,魏晉政權動亂,卻涌現(xiàn)出了魏晉風流的竹林七賢,人們常常寄情于山水,以安撫現(xiàn)實不滿的情緒。實現(xiàn)自我的精神樂園。在了解了大背景后能深入的體會其中的人文精神。理解古人在動亂時代所表達的追求和平平等的愿望[2]。
3.2 教師隊伍應培養(yǎng)人文情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理解。要讓學生培養(yǎng)人文精神,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精神素質的提升。我國大中城市的教師水平可以保證,但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山村學校,出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對人文精神的意識沒有很深刻,甚至普通話都不標準。這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造成了阻礙,我國應加強對偏遠落后地區(qū)的扶持和幫助,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和選拔。培養(yǎng)其人文主義情懷。
3.3 對美術教學評估增加人文精神選項。在教學評估中,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水平往往是衡量其價值的標桿,在此基礎之上應注重畫作背后的情感依托和人文情懷,可以邀請名作大家到學校進行演講或者交流,通過對畫作的分析,深入剖析其中的文化內涵,也可以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發(fā)表個人見解。不能只聽老師一家之言,容易造成學生消極心理,打消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中可以融入歷史和語文教材,讓各個學科相融合。比如教師可以提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讓學生自己想象,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表達出陶淵明淡然出世的人生態(tài)度[3]。
3.4 鼓勵學生學習西方文明史和中國文明史。讀史使人明鑒,歷史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直接反應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可以適當鼓勵學生讀課外讀物,學習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了解當時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政治斗爭和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中國的文明史歷史久遠,從西周開始已有三千多年,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一顆卵石幾浮幾沉,形成了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這都是歷史遺留的精神財富,也為當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例如可以組織學生欣賞世界名畫《清明上河圖》,這是北宋著名的風俗畫作品,一級國寶。其不但藝術水平高超,還流傳了很多小故事,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收集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民間故事,互相傳閱溝通。此圖體現(xiàn)了汴京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jīng)濟的寫照,通過這幅畫可以讓學生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同時結合當今社會特征,感嘆時代變遷給人文精神帶來的改變。
3.5 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評價學生的美術課程時,教師不能以知識課本作為唯一標準,要關注學生本身的成長,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fā)展,在此過程中,要督促學生美術作業(yè)的完成,還要關心學生心理層面的變化。為了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如家長可利用寒暑假時間,帶學生參加冬夏令營?;蛘邘W生親近大自然,自然是萬物生靈的棲息地,到自然中寫生,聽著百鳥鳴叫,溪水潺流。美好意境自然迸發(fā)靈感,這也是人文精神一種體現(xiàn)。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畫展,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美術的魅力,通過對作者繪畫的初衷和背景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運用到獨立的創(chuàng)作中。
4.結語
人文精神是人和文化的組成,人是主體,文化的載體。美術課程是人類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美術教學也不僅是單純學習技巧,更應該將人文精神作為基礎,以技術技能當做手段,在教學中貫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整個美術行業(yè)的綜合素質。在這個高速發(fā)展,靈魂跟不上步伐的時代,人文精神培養(yǎng)將是美術課堂的永恒追求。
參考文獻:
[1] 孫婷婷.淺談搞好農(nóng)村中學美術教育的策略[J]. 山西農(nóng)經(jīng). 2017(09) :85-86
[2] 劉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趣味性[J].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24) :142-143
[3] 朱后營,徐立霞.中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學探究[J]. 華夏教師. 2017(06)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