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剛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應定位于課堂、強調(diào)整體、落實于閱讀。“整體閱讀課堂教學”這一理念是改變種種偏離閱讀課堂教學本真做法的根本。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整體閱讀 課堂教學
一、什么叫整體閱讀課堂教學
“整體閱讀課堂教學”是指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容側重整體把握和理解的一種教學理念。這種理念著眼文章整體,注重內(nèi)部關系,關注文章主旨,吸收文章精髓,從宏觀上居高臨下駕馭文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健全的認知結構。
“閱讀”是教學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為了達到閱讀效果,特別強調(diào)“整體”性,“用整體閱讀”來實現(xiàn)有效閱讀的目的。當然,這一整體閱讀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發(fā)閱讀,而是定位于“課堂”,是在“教學”狀態(tài)下,在師生、編者、讀本等多邊對話活動中的閱讀。
二、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理念提出的必要性
1.不平坦的語文教學改革之路未能很好地解決閱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已經(jīng)進行數(shù)十年,但語文閱讀課堂問題依然層出不窮:現(xiàn)在好多的語文課堂只注重摘錄優(yōu)美語句,不去把握文章整體結構;現(xiàn)在好多的語文課堂只注重問題的探討,不去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自主思考能力;現(xiàn)在好多的語文課堂只注重學生的小組活動,不去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現(xiàn)在好多的語文課堂只注重學生的發(fā)言次數(shù),不去加強學生的閱讀與積累;現(xiàn)在好多的語文課堂只注重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去重視學生的想象思考。最后,語文課上完了,老師的課堂任務也完成了,學生卻像剛剛觀看了一場電影,沒有多大的收獲。
2.整體閱讀課堂教學是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本質的有效關照
以往的語文教學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整體語言的積累和把握,所以,現(xiàn)在提倡的整體閱讀課堂教學,正是扣住語文教學課程標準,從整體上加強學生知識的積累,訓練學生整體的語感和能力,從根本上使學生得到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整體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文本閱讀策略
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有完整的語段,完整的人物形象,完整的寫作特點,完整的文章結構,完整的道理,它們之間都是一個整體,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我們閱讀時決不能也沒有必要把它人為地分割開來。任何個別都離不開整體,失去了整體,個別便沒有存在的價值,局部的理解是在對全文整體知識的把握的基礎上的細化。
其實,我們重視整體閱讀,并不是否定個別語段的分析,不是對這些局部排斥。因為每篇文章都是由各個細節(jié)部分組成的,離不開這些細節(jié)。我們引導學生探究優(yōu)美的細節(jié),是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特色。因為沒有對語言文字最精細的品位與挖掘的語文課是沒有語文味的。但不顧整體地從微觀上研究細節(jié),不將整體意識貫穿于整個細節(jié)研究當中,其結果就是將完整的課文解得支離破碎。
其次是注重積累。積累是語文能力的基礎,但相當長時期以來,教師只抓住課文的精美語段來重點講析,而不是整體地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只是一知半解地了解。學生缺少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學底蘊,整個語文教學陷入高耗低能的尷尬境地,但新課改至今依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
再次是加強學生語感的訓練。一個學生如果有了很好的閱讀語感,就能輕松地從課文的整體方面來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寫作特色,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答題正確率。當然這種比較直接迅速的感受語言的語言直覺能力,只有在長期大量地感受、領悟、積累、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過程中才能養(yǎng)成。但是,課改至今,這種語感前提即閱讀實踐被雞零狗碎的分析和所謂的小組活動無情地毀掉了。
2.整體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對話策略
現(xiàn)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而摒棄了教師中心,也摒棄了學生中心的整體閱讀課堂教學能順利實現(xiàn)這種對話。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今天,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表象化的情況相當嚴重,如匆匆瀏覽全文,隨即討論探究;讀書三五分鐘,學生尚不知所云,老師便問題成串,還美其名曰“問題教學法”;讓個別學生做“小先生”分析講解課文,學生成為教師“滿堂灌”的代言人;學生不管答得對錯,教師一概鼓勵說好,失去了評價的標準;多媒體空前豐富,用平面展示替代教師激情深邃的言語引導等等。缺失了真正平等的對話,“合作”便成為沒有根基的表演形式,“探究”也成為沒有根基的胡思亂想。
3.整體閱讀課堂教學中的讀的策略
整體閱讀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實施策略就是讀,文本閱讀、師生對話都需在“讀”上得到落實。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使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積累。如果語文教學不抓住朗讀,就不能直接感悟文本,領悟精髓,就不能掌握文章的結構思路,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不能鑒賞語言的技巧。
新課標“實施建議”中說,“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誦讀,等等,概言之都是讀書。沒有了讀的閱讀課還能稱其為語文教學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科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