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等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故此,在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就至關重要。然而,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就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2-0-01
前言
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影響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現如今,如果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困擾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難題,下文就圍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析,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參考。
一、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于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而忽視了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嘗試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學習。故此,在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為過于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而導致學生不明所以,對著一篇閱讀文章無從下手,影響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1】。如,一些教師在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由于學生并未對文章進行充分的了解,所以他們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他們在面對閱讀文章時會感到非常的茫然。此外,由于教師過于重視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由探究,所以就缺乏了相應的指導,這就使得學生在面對疑惑時得不到解決,從而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效率。
2.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雖然新課程標準在我國大多數學校得到了推廣實施,但是還有一些教師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更習慣于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去進行教學,而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于讓學生通過分析文章結構,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環(huán)節(jié),去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由于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所以學生的興趣就會逐漸的減弱,甚至會引發(fā)學生的反感,進而討厭閱讀。故此,教師可以適當的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一種新鮮感,這樣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對策
1.挖掘教材內外可以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因素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就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小黃雞的故事》一課教學中,通過對文章的瀏覽,學生肯定對梅梅的善良有著一定的體會,那么該如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領悟呢?其實在課文中有這樣一個“空白點”供教師挖掘。在課文之中,就提到了梅梅要給小黃雞準備一個盒子,將其作為小黃雞的住處,此時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養(yǎng)小動物的經歷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猜猜看,梅梅究竟會將這個盒子設計為什么形狀呢?她會設計一個 怎樣的房子來讓小黃雞居住呢?”通過問題的激發(fā),再加上教師從旁誘導,學生兒時一幕幕的生活趣事就浮現心頭。這樣一來,通過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就能夠拓展學生的自主、合作的視野,而這就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時俱進,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這樣才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一種新鮮感,進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或者情境教學法應用到閱讀教學之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2】。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學過程中,其中有一段是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力強盛來侮辱晏子,最終晏子憑借自己的機智化解了這個問題。此時,要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當時晏子內心的屈辱,就需要采取一些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在網上相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去進行觀看,那么在觀看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對楚國的做法感到憤慨,會為晏子的機智感到佩服,那么再讓學生去閱讀這篇文章就會加深他們的對文章的理解以及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法來進行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去扮演晏子,扮演楚王,還有一些學生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如將軍或者楚國的官員等等,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表演之中。這樣一來,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而且在這種模擬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晏子的內心情感,進而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的選擇教學方法,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3.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一些舉措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舉辦故事會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所閱讀的名著講述出來,這樣就可以在班級內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隨著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就會推動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或者是通過內容遷移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小學課本中有一些內容是從名著中摘抄的,所以在教學內容講完之后,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了解主人公的最后命運【3】。比如,《草船借箭》以及《景陽岡》,就是從《三國演義》以及《水滸傳》中摘錄下來的,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名著去了解主人公最后的結局。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得到了徹底的激發(f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們都會參與到課外閱讀之中。此外,七步詩描述的是曹植與曹丕兄弟之間的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翻閱一些課外書籍,讓他們去了解這兩兄弟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導致他們最終演變成這種局面,通過課外閱讀去了解他們最后的命運??傊?,教師要加強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結語
綜上,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發(fā)揮自己的輔助作用;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加強課內 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此,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就會得到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就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程艷平.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58-59.
[2]施玲玲.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5,(06):229.
[3]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