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摘 要: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主要手段的自然學科,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實驗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這樣學生學習的效率會得到很好的保證。教師可以通過適當拓展物理課外實驗、以驗證為目標鍛煉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注重創(chuàng)新,更好地開展初中物理教學。
關鍵詞:小實驗;初中物理;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2-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72
物理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成功的物理教學,會使物理課堂生輝,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緒,使學生能夠有更好的享受。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成為了許多教師思考的問題?;谖锢韺W科實驗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課外小實驗,使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對于物理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充分保證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課堂為主體,適當拓展物理課外實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加有效的開展物理學習,就應該注重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課外實踐,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有更好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對于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充分保證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作為物理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的每一個實驗,使學生能夠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做一些課外延伸實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使學生對于課堂知識和相關技能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還可以使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動手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堂這個主體,有效拓展課外實驗。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學生對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會有一定的理解,了解到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發(fā)生振動而產生的,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讓學生拿家里的酒杯進行實驗,通過敲擊發(fā)聲,再通過改變儲水量,發(fā)現敲擊的聲音也存在著差別。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倒水聲,使學生對于物體由振動而產生聲音這一現象有更好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實驗中對于物理知識更好的掌握,對于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以驗證為目標,鍛煉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開展實驗學習,主要的目的是驗證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從理論層面上升到實際層面,加強對于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在學習《光現象》的時候,一些學生對于光的反射、折射和平面鏡成像等相關知識缺乏理解,只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但是對實踐中的應用了解比較少。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注重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通過驗證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拿一個平面鏡進行反射的實驗,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驗對于這個現象有更好的理解;在學習《光的折射》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把筷子放在盛滿水的杯子中。筷子出現折斷的情況,展現了光的折射現象。通過各種課外小實驗,可以讓學生對于相關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避免停留在理論層面,而缺乏對于實踐的了解,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不怕失敗,解決思維疑惑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都是通過演示的方式把課件呈現給學生。一般來說,這些演示實驗都是教師經過課前精心準備的,課堂中基本能夠以成功的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夠在反復失敗后呈現給學生,那么實驗本身許多因素會影響到實驗成功與否,學生對于相關因素是必須要知道的。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關實驗,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在實驗中的失敗,在失敗中進行問題的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操作的改進,最終收獲成功。例如,在學習《密度》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物體沉浮實驗,通過放入不同的物體,在水中了解不同物體的密度,了解物體密度影響相關因素。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可能學生會失敗很多次,但是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以失敗為載體,更好的解決自己思維中的疑惑點,這樣會使物理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實踐應用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注重創(chuàng)新,實現質的飛躍
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夯實學生的物理理論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以創(chuàng)新為引領,促進實驗的飛躍,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質的飛躍。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從而有效滲透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學習《浮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鼓勵學生在家進行豐富的浮力實驗,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對于實驗豐富并且有很好實驗記錄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進行表揚,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物理實驗,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其在實驗操作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學的效率也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成功的教學就應該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只有保證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才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踐中,注重結合物理教學的實際特點,初中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通過開展物理課外小實驗,組織學生更好地開展物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應該注重優(yōu)化教學觀念,致力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組織物理教學。這樣才能夠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學生能有很好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 曾景華.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教學的推廣及實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5(11).
[2] 張敏.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教學的實踐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