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微靜
摘 要問題串教學是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結合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還需要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才能夠解決問題。因此,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可以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針對問題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重點具體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問題串;小學數(shù)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6-0144-01
一、問題串設計的依據(jù)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jù)。因此,問題串也不能隨意編寫,要依照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而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在這些要求下,教學目標是基礎,設計問題串必須僅僅圍繞著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與之脫離。
以下通過實際案例說明如何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問題串。
案例: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策略的多樣化。
3.在測量、計算、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這部分教學內容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以及周長的意義,在設計問題時應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同時,要注意的是,在教學時要把正方形的周長當作長方形的周長來呈現(xiàn),不要出現(xiàn)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多種求周長的方法?;诮虒W目標,設計如下問題串:
1.珊珊和晶晶分別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操場上跑步一圈,這兩個操場看似大小相同,猜一猜,她們兩個誰跑得路程更長?
2.誰跑的路程更長就是要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3.你是用哪一種方法來驗證你的猜想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一下彼此的想法。
4.請你總結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以生活中常見的跑步問題引入本課的新知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猜測問題1中兩人誰跑得路程更長時,其實已經(jīng)開始思考如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問題2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明確本題的目的就是求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問題3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2、3的要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計算正、長方形周長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彼此的想法,不僅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增強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問題4要求學生自己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總結的習慣??梢钥闯觯瑔栴}串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緊密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都體現(xiàn)著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問題串的使用建議
(一)課前獨立試讀
現(xiàn)代市面上教師可以參考的教學資料眾多,教師在備課時,過度依賴參考資料,往往是不經(jīng)過獨立思考就直接借鑒參考書中的建議。長此以往,教師將對參考書形成依賴性,缺乏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成為一個照本宣科的機器。教師在備課時,應當先不借助任何的參考資料,獨立研究教材中的“情境+問題串”,思考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每個問題包含的知識點、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等。只有經(jīng)過獨立的研讀與思考,才能熟練應用教材中的“問題串”。
(二)結合教參細讀
教師在獨立思考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疑惑,這時可以結合教學參考書,再仔細研究一遍教材,在教參中尋找解決疑惑的辦法。對照著教參,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與教參有所出入,如果有不一樣的地方,那么要反復思考,誰的想法更為合理?將這個過程詳細的記錄下來,可以提高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提升教育素養(yǎng)。
(三)同伴交流互讀
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是教師們收集教學意見,積累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研究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中的問題串時,教師們可以交流討論,傾聽彼此的建議和想法,完善自身的教學設計。
(四)課堂師生共讀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雙邊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應當缺少學生的參與。教學時,教師應當觀察學生對于問題的反饋情況,詢問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根據(jù)從學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教師應當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如果沒有,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問題串的作用?
(五)課后反思重讀
教師應當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反思才能進步,才能不斷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每一堂課的實際情況總會與教師的設想有所不同,因此在課后,教師要思考是否通過問題串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發(fā)揮了問題串的作用;通過實際教學,對于教材設計的問題是否有了新的認識等,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對于今后的教學工作將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語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學生憑借一己之力還不夠,需要同其他人相互合作才能夠找出問題的答案,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問題串教學的最理想的效果的就是能夠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管章偉.小學數(shù)學課堂問題串教學的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