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摘 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導入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視。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事物的第一印象記憶最強,持續(xù)的時間也比較長。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天性,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非常重視新課導入,要通過導入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盡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225-01
上課是落實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是課堂活動的點睛之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喚醒學生理智的興趣,激發(fā)對于探究的熱情?!彪m然導入只是課堂教學中很小的一部分,它只占整個課堂的幾分鐘,但是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導入不僅具有知識性,更具有趣味性,讓數學課堂知識與興趣并重,學生可以自由地在數學世界里遨游。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在這里介紹如下幾種導入方式。
一、情境導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活為基礎,在教學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熟悉的數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比如,教學“認識時間”這節(jié)課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大一點的鐘表,或者是利用多媒體制作鐘表,確定每一次的時間。其次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每天起床的時間是幾點幾分,學生回答之后就可以將學生所說的時間顯示在鐘表上,然后讓學生說出起床時鐘表的時針指的是哪個數字,分針指的是哪個數字。在這之后,讓學生自己說出一個時間,比如說吃午飯的時間,然后再自己按照教師的要求分別將時針跟分針分別說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動起來了,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二、游戲導入
游戲對小學生有極強吸引力,游戲對于學生而言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課間的休息時間內,大多數學生都在進行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以至于學生初入課堂時心思并未歸位,難以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而游戲式課堂導入則可以成為課間與課堂之間良好的過渡,教師在課堂講授開始之前,可以設計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游戲,讓學生通過玩游戲而將其專注的焦點集中于課堂之上,通過參與游戲而對課堂所要講述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導入新課,將課前準備好的一大包1千克的棉花和一小塊1千克的鐵塊在上課時先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有的說1千克的棉花重,因為棉花是一大包,而鐵塊是一小塊,也有的說1千克的鐵塊重,因為棉花輕,鐵塊重,還有的說兩種一樣重,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適時引入新課,“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利用游戲方式導入新課,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持久性,鞏固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三、懸念導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置懸念導入就是以認知沖突的方法設疑、以學生強烈關切心情為特點的導入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地選擇符合實際、經過努力又能解決的問題懸念,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既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又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思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以教學“圓的認識”為例,上課伊始,我就向學生們拋出一個看似簡單而又習以為常的問題:“同學們見過的籃球、足球什么形狀的?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籃球、足球嗎?為什么不能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呢?”,“橄欖球是橢圓形的,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籃球、足球作成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一連串問題的發(fā)出,學生們也進入了思考之中。我因勢利導,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圓的基本特征。不知不覺中,學生認識到了學習這節(jié)課的現實意義,學起來更積極主動。所以,教師若能在課堂導入中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就很好的觸發(fā)求知愿望,讓學生的學習情緒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狀態(tài)。
四、動手操作導入
小學生的聯想能力不強,尤其在幾何圖形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圖形的切割、平移等操作單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然而小學生對于各項動手活動卻有極為濃厚的興趣,在教材中,幾何圖形的學習存在多處動手的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使教材中講述的幾何圖形的操作更為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可以將該動手環(huán)節(jié)設置在課堂開始階段,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會這節(jié)課堂中所要講述的內容。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和“旋轉對稱圖形”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尋找或畫出這樣一些圖片,并采用剪紙的方式將其裁剪下來,將其對折或者旋轉讓學生觀察圖形是否能夠完全重合。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便能體會到“軸對稱圖形”和“旋轉對稱圖形”的定義,對課堂學習內容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師便可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向教材更深層次的知識延伸,從而實現導入課堂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關系著一門課的成功與否。小學課堂教學的課堂引入,要從學生心理、生理以及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依據課堂講解內容,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余萬明.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導入教學方法[J].未來英才,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