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學策略運用于我國的中小學課堂當中,對于高中數(shù)學來說,讓學生掌握做題的方法比讓學生做一百道題要有效很多,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升解題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好高中數(shù)學解題技巧,提升做題興趣,更好地在快樂中學習,減少學業(yè)壓力.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解題策略;教育學
在高中數(shù)學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中,解題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大,許多教師依然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瘋狂地做題,殊不知學生不理解方法做再多的題目都是沒有用的,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針對高中數(shù)學解題策略的教與學進行分析.
一、仔細審題,學會觀察
高中學生在做數(shù)學題時很容易看到題目就開始下筆,根本就沒有仔細地去審題、分析題意,看到部分詞眼后就迫不及待地進行書寫,這樣一方面,會讓學生由于粗心導致錯誤,另一方面,在寫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題目要求的不是自己書寫的內容,時間浪費了,還導致卷面不整潔.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仔細審題,學會去觀察,分析,再從各個重點去切入,找到正確的答案.
例1 已知f(x)=ax+bx,若-3≤f(1)≤0,3≤f(2)≤6,求f(3)的范圍.
錯誤解法 由條件得-3≤a+b≤0,3≤2a+b2≤6.①②
②×2-①得6≤a≤15.③
①×2-②得-83≤b3≤-23.④
③+④得103≤3a+b3≤433,即103≤f(3)≤433.
錯誤分析 學生采用這種解法,是在審題的時候忽略了這樣的一個條件:作為滿足條件的函數(shù)f(x)=ax+bx,其值是同時受a和b制約的.當a取最大(?。┲禃r,b不一定取最大(?。┲?,因而,整個解題思路是錯誤的.
正確解法 由題意有f(1)=a+b,f(2)=2a+b2,
解得a=13[2f(2)-f(1)],b=23[2f(1)-f(2)],
∴f(3)=3a+b3=169f(2)-59f(1).
把f(1)和f(2)的范圍代入得163≤f(3)≤373.
審題的不仔細會導致在解題時的思路朝向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在本題中能夠檢查出解題思路錯誤,并給出正確解法,就體現(xiàn)了在審題時需要仔細審題,觀察題目的條件.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夠看到問題需要求的答案.
二、舉一反三,掌握更多解題技巧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題不思考等于白做題,我們常常想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卻忽略了在教學中對學生舉一反三的引導,學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舉一反三的道理,自然地就掌握不了解題技巧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習內容進行講解分析,還要盡可能地去普及與拓展一些課外容易出現(xiàn)與變化的題型,讓學生熟悉題型的變換,才能夠更好地融會貫通.
例2 已知x>0,當x取什么值時,f(x)=x+1x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f(x)=x+1x≥2x×1x=2,
當且僅當x=1x時,即x=1時,f(x)=x+1x的值最小,最小值為2.
在講解完這道題之后,可以對這道習題進行變形:
變式1:已知f(x)=x+1x-1(x>1),求f(x)的最小值;
變式2:已知f(x)=x2+x+1x(x>0),求f(x)的最小值;
變式3:已知f(x)=xx2+x+1(x>0),求f(x)的最小值;
變式4:已知f(x)=x2+2x2+1,求f(x)的最小值.
從這四個變式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題目與原式的思路是大致一樣的,通過變換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靈活性,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和理解解題技巧,加強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
三、及時反思,鞏固提升
反思是學習的升華,但現(xiàn)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略反思的重要性,只會讓學生去做題,不讓學生對自己做的題型去反思,說說為什么自己這些題目出現(xiàn)錯誤,是由于哪方面的原因導致這些錯誤產生的.最好讓學生有一個反思本,對于自己無法掌握的題型或是做不正確的題型摘抄到反思本上,經常地翻閱、查看,才能夠更好地去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教師還可以一周開一次反思大會,讓每名學生上臺來說一說這一周有什么好的反思,在不斷地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結 語
好的教師教方法,差的教師教書本.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幫助學生找到更多的解題策略,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進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真正做到看題不慌,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薛大勇.探討如何實施高中數(shù)學解題策略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3(29):51.
[2]王麗梅.高中數(shù)學解題策略教學的實施途徑分析[J].考試周刊,201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