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杰
摘要:新課標對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小學語文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引,在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率。基于對小學語文課的大量調查,對于學生在新的形勢下的學習提出具體的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我國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教育改革力度加大,新課標的實行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期間是學生學習的萌芽期,對以后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語文課程是包含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及情感教育多方面的內容,分析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采用多種形式不斷改革。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課程框架僵化
各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課程設置不知變通。與幼兒園教學相比,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無論在豐富知識層次還是在能力提高層次,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課程方面不知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去設置課程,一味的照搬他人的教學方法,在整體上與學生需要更天差地別。中國的小學教學,其在校時間大概是在6年左右,初中的在校時間則是在4年左右。即使學生的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在一個層面上,但是其時間的差距,課程安排周期性不足,同樣也是教學成果存在差距的原因。
1.2教師自身能力不足
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效率的高低。語文本身是一項對自主性、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它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水平。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老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在偏遠地區(qū)的學校,教師往往缺乏專業(yè)的培訓,就直接上崗教學,缺乏教學經驗,甚至有的老師不是專業(yè)出身,專業(yè)水平達不到教學水平的要求,教師自身能力的不足是制約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落后
不難發(fā)現(xiàn),在學校中經常出現(xiàn)兩種教學方法截然不同的老師,一部分老師善于創(chuàng)新,思維活潑,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而另一部分老師,思維模式僵化,循規(guī)蹈矩,應試教育色彩嚴重,這不但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會扼殺學生的學習動力,這對學生是極其不利的。例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某種類型的文章時,按照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評分標準,文章缺乏新意。固然,這種模式是教師多年以來針對應試教育總結的經驗,對于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有一定的運用,但從長期來看,這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2.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
2.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中心,教師進行“滿堂灌”,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是抄筆記,寫生字,背課文,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新課標下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營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種方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愉快、比較輕松的,因此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要盲目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
2.2教學導入新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在課堂上應注意對學生的引領。小學語文課程豐富,包含古詩古文、閱讀課、寫作課等多種形式,因此教學課程的導入有著重要作用。教學要住首先應該具有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該具有針對性,根據(jù)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進行導入,同時課程導入應該具有啟發(fā)性,通過視頻、設問、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導入。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和教學內容的情況下,結合自身的特長和優(yōu)勢,進行貼切而又生動的導入。
2.3教學方式靈活
小學語文課程不僅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載體,也是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時期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新事物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樣的方式,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可以通過視頻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的感受,可以通過大家交流與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可以通過實物展示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古詩時,我國新推出了關于古詩的視頻“詩說”,學生在看過關于這篇古詩背后的故事后會加深理解,這也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2.4以閱讀為載體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語文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的平臺,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兒童書籍,學生的視野、人文內涵得到了提升,同時學生的基礎知識也在無形中得到了鞏固。閱讀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書籍,小學生的興趣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同時學生多閱讀這也能避免學生沉溺于電腦游戲和手機,因此經常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5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單純活潑,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關系的處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注重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而不是家長式的教導。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學習中的合作者,生活中的朋友,教師對學生應該采取比較溫和的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應該給予幫助,對于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2.6考慮學生個性與興趣
小學生對于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這些問題進行綜合考慮?!皬呐d趣出發(f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第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帶給學生無窮的想象力,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教案設計,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的投入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統(tǒng)籌把握,完成教學目標。
3.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進行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引。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提高不僅需要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進行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顏永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7(10).
[2]王大兵.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J].文理導航,2016(33).
[3]謝為民.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