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珺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學好作文,對于小學生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關(guān)鍵。隨著不斷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如何解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寫作質(zhì)量,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有效性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們教師常常在作文教學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文難,難作文是師生一個共同的話題,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呢?
一、首先應該做到“三開放”,即思想開放、內(nèi)容開放、形式開放
第一,思想開放。教師要沖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桎梏,摒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把作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人才素質(zhì)培養(yǎng)上來。要讓學生懂得文章是表現(xiàn)生活、再現(xiàn)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用自己的話表達真情實感,可以弘揚真善美,也可以抨擊假惡丑。
第二,內(nèi)容開放。習作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素材,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nèi)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寫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躍動著的童心。
第三,形式開放。不拘泥于每周兩節(jié)的作文課,把作文訓練延伸到課間、課外、校內(nèi)、校外、家庭等活動中,延伸到社會,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集中與分散相結(jié)合。采取課內(nèi)作文、課外練筆,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召開演講會、讀書報告會,編輯小報等多種訓練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調(diào)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是隨文學習、讀寫結(jié)合;小學3-6年級語文共有三百多篇課文,每篇課文都是學生作文學習的范例,作文教學與訓練共有六十多次次,分解到四個學年八個學期來完成,每次訓練都有一個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技能。如果能這樣,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64次訓練,就能掌握64個寫作的基本方法,再加上學生自己的積累,其寫作水平就能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這樣一套指導方法。第一步以本為據(jù),總結(jié)寫作方法。課本是范本,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不難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jù),文本結(jié)合讓學生效仿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拔指導,讓學生明確應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xiàn)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diào)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xiàn)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盡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jù)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jié)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guī)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是擴大閱讀、注重積淀
古詩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xié)調(diào)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從內(nèi)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因此系統(tǒng)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guī)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寫下水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
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寫作方法寫1-2篇下水文給學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新鮮感,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并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秘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教師經(jīng)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范,并可以了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更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突破。所以筆者提倡,凡指導學生作文,教師必寫1-2篇具有示范性的“下水”文。
四、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尊重學生的意愿,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求實效,是鼓勵學生積極習作的有效途徑。
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盡可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jié)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shù)時盡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對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須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于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五、及時反饋評講,讓學生再生寫作沖動
農(nóng)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
第一,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欠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
第二,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講評原始材料必須源于作文批改記載)。
第三,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么,評講什么,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胡子頭發(fā)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于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每個管理者與執(zhí)教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jié)出帶規(guī)律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學法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