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肖邦畢生的創(chuàng)作中,敘事曲體裁僅創(chuàng)作了四首,盡管肖邦在該體裁上的創(chuàng)作數量并不多,但其蘊含的研究價值卻是極高的,直至今日,仍在鋼琴演奏和教學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秄小調敘事曲》作為肖邦敘事曲中內容最為豐富、技法最為高超的作品,其鮮明的戲劇性與詩意的抒情融為一體,整體結構龐大、復雜。因此,對肖邦的《f小調敘事曲》的浪漫風格及彈奏技法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肖邦;《f小調敘事曲》;音樂分析;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一、敘事曲與《f小調敘事曲》
(一)敘事曲
敘事曲最初是根據一種舞蹈歌曲演變而來的,是帶有敘事性和戲劇性的獨奏曲體裁。最早出現在德國,是在浪漫主義音樂深入發(fā)展的帶動下產生的。作為器樂敘事曲中的鋼琴敘事曲,強烈的敘事性是它的突出特點。鋼琴敘事曲主要以民間傳說及文學作品為創(chuàng)作內容,以鋼琴為敘事的藝術載體來進行作曲者的情感釋放,生動地拿捏主題形象。肖邦以自己渾然天成的四首鋼琴敘事曲經典曲目,拓寬了鋼琴敘事曲創(chuàng)作的新領域,是打破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習慣的第一人,他大膽地在傳統(tǒng)鋼琴敘事曲的創(chuàng)作中增設了更多的敘述部分,以豐富飽滿的織體來烘托凸顯作品中的戲劇性。肖邦還在敘事曲的音樂角度方面注入新的創(chuàng)新理念,賦予了肖邦鋼琴敘事曲更加多彩鮮明的生命感。肖邦敘事曲的這些特點,是根據本心和思想來進行浪漫色彩濃厚的創(chuàng)作。各種音符隨性的排列在較為簡單的曲式結構中散發(fā)著誘人的味道,引領人們去體會別樣的音響色彩。
在肖邦敘事曲中總會出現部分旋律片段的重復疊加,并將細微的裝飾音巧妙地融合進去,在貌似平淡無奇的旋律中增添了音樂的趣味效果,這些精美的裝飾音,從側面印證了肖邦敘事曲的創(chuàng)作風格,那是傳統(tǒng)鋼琴敘事曲所欠缺的靈活、小巧、自然與直白的藝術情感,豐富飽滿的音群不斷流出,與鋼琴敘事曲完美對接,營造出絢麗繽紛的故事場景和別樣動人的音響效果。肖邦在敘事曲中的和聲應用也十分有特色,對伴奏部分的和聲配置更是巧奪天工,以穿梭的中低聲部來凸顯伴奏聲部的旋律感,加強了整體的音樂色彩。在和弦配置上,加強了手部的流暢感,在音程的跨度上也跌宕起伏,帶動了旋律的感情色彩。因此,肖邦的琶音創(chuàng)作是特有的經典創(chuàng)作風格,也是肖邦鋼琴敘事曲的迷人之處。
(二)《f小調敘事曲》
《f小調敘事曲》是肖邦所創(chuàng)作的四首鋼琴敘事曲中創(chuàng)作時間最晚的作品,是肖邦鋼琴作品中極具研究價值的作品之一。肖邦的《f這一時小調敘事曲》完成于1842年,出版于1843年。《f小調敘事曲》是肖邦創(chuàng)作高峰期是的經典之作,這段時期的肖邦在鋼琴曲創(chuàng)作的技巧方面及思想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和實踐,注定了該敘事曲的超高研究價值?!秄小調敘事曲》由239個小節(jié)構成,是肖邦扎實的創(chuàng)作功底的體現。整體基調以悲情的敘事為主,形象地刻畫了肖邦在背井離鄉(xiāng)后的悲痛之情,以及身為波蘭兒女對祖國動蕩的牽掛和憤慨。肖邦將種種的心境、真摯的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了作品中,以鋼琴為訴諸渠道,將內心的悲情化為反抗的力量,創(chuàng)作出了飽含愛國力量和抗爭精神的《f小調敘事曲》。不僅如此,肖邦《f小調敘事曲》有效地將歌唱性與器樂性相結合,音樂精煉而不簡單,體現出肖邦在刻畫情感上的非凡藝術價值。
二、《f小調敘事曲》演奏分析
(一)引子
引子是一種行進中的速度,被作為作品的開場白。用八度音程來模擬鐘聲,推進旋律的遞進,然后逐步加入底聲部、中間聲部,以涇渭分明的三個聲部分來同時推進,八度音程在演奏要對高音進行適當的強調和修飾,中聲部配合旋律聲部推開,用指腹來觸鍵發(fā)生彈奏,像輕撫之下鋼琴所釋放的柔軟聲音一樣,由于本曲是6/8拍的作品,所以底聲部第一拍十分關鍵,可以很好地表現出樂曲節(jié)奏的特點,為此可以在彈奏過程中酌情搭配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時要根據引子的不同樂句來表現出不同的語氣。
(二)呈示部
呈示部的主部和主部變奏是明顯的圓舞曲風格,在看似相同的曲調中表達著不同的變化,在不同的變化中又帶有重復的旋律動感,帶給聽眾靜中有動的感受。分別由六個類似卻分布在不同調式上的樂句來構成,由圓舞曲特色的強強弱弱節(jié)奏貫穿伴奏織體前后。引子結束后的第一個C音十分關鍵,這個點將速度回歸到原始的演奏速度,為了表達出更加適宜的速度,在C音的彈奏上要相應地延長時間,為之后渾然天成的樂曲彈奏打下基礎。在彈奏主部主題時,要根據指示采用半聲的狀態(tài)來演奏,在聲音的把控和音樂的推進上,要著重留意伴奏織體的呈現,以帶給聽眾如棉花般柔軟綿密的音樂舒適感。以松緊有度的旋律來表達浪漫的曲調風格。聲音要始終在漸強、減弱的反復中進行,讓旋律在此起彼伏中不斷變化。
(三)展開部
展開部是由兩個中心樂段及一個連接組成。在演奏進入自由的音樂段落時,每個小節(jié)的兩個重音便是音樂的支點,上聲部的變化都依附于每次的強拍。中心是六度音程和單音構成的旋律,在聲音的釋放上帶有空間感且緊密。左手所彈奏的伴奏織體要與右手的旋律聲部分開,在氣息上展現交錯感,使兩個旋律參差的搭建旋律框架,從而推動樂曲的發(fā)展,以最后的變化帶動音樂高潮,然后走入連接部分。在彈奏這部分難度較大的段落時,要掌握自己對各聲部的聲音把控,協調各聲部以達到聲音的相互補充,產生別樣的聲音效果。連接部的旋律聲部在隱約中呈現三個相同音,下聲部的八度音程不斷地推動音樂,從而慢慢轉回到再現部,再現主旋律然后在華彩結束后終止。
(四)再現部
再現部是在主部主題所使用的復調形式中展開的。我們在演奏時要依據音高的變化,來改變手腕、手指的觸鍵方法。如此直白的再現,如同寒冬里的春光初現,又如晌午炙熱的陽光帶給人暖意。在主部主題的二次變奏中,低聲部以大跨度的琶音來重復主和弦,高聲部是主部主題,在較長的變奏裝飾中展開、變化達到部分的再現,呈現出另類的重現效果,使樂曲經過裝飾音的精致修飾,讓聽眾在曲折的故事中體會浪漫的感情色彩,而且摒棄了單調旋律表達的重復感,與樂曲的走向相匹配,這便是肖邦鋼琴音樂作品的另一個閃光點。結尾連接處在減弱中加快速度,呈現出虛無縹緲的情境,然后悄然結束。
全曲跌宕的情感路線以恬靜的敘事為開端,然后轉換到優(yōu)美動人的舞曲中,伴隨著悠揚的船歌在浪漫的旋律中展開。本敘事曲以大篇幅的規(guī)模、強化的結構、清晰的脈絡來釋放情感,段落之間的過渡自然,精準地把握好各段落的情感色彩,巧妙地將他們進行銜接,呈獻給聽眾完整的音樂作品。
三、結語
《f小調敘事曲》作為肖邦經典的敘事曲體裁作品,不僅在節(jié)奏、旋律及和聲織體的創(chuàng)作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而且在技法的創(chuàng)新中進行了巧妙地搭配融合,從而在各音樂元素的搭配映襯中,帶給各樂章不同的敘事情感,再現了作曲家自身的矛盾心理,多角度合力塑造情感,生動地描繪了國破山河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愛國主義藝術家細膩、悲愴而不乏堅定的焦灼心理。如此來看,與其說本曲的中心是在敘事,不如說是在訴說心事。因此,在演奏中,要靈活地協調自身,調動好所掌握的演奏技巧,呈現出完整的音樂結構框架,更好地闡述肖邦真實的內心情感變化。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仍要繼續(xù)扎實鋼琴的彈奏技法,深悟領會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嫻熟的彈奏中呈現出惟妙惟肖的音樂情景,力求為鋼琴彈奏在相關領域的拓展和延伸中奉獻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參考文獻
[1]王柯.肖邦鋼琴作品音樂的體裁特征分析[J].當代音樂,2017(23).
作者簡介:劉菁菁(1993—),女,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