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薏薇 李小浩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性極強的教學內容,是學生踏上藝術道路的重要啟蒙階段。而教師作為音樂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者與實施者,是否對教學方法精心篩選直接影響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一種集動作、節(jié)奏、演奏于一體的聲勢訓練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將聲勢訓練引入音樂課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豐富的聲勢形式也更能吸引學生。
【關鍵詞】聲勢訓練;小學音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聲勢訓練的具體優(yōu)勢
(一)有助于學生聽辨能力的提升
通常,在聲勢訓練中會產生不同節(jié)拍節(jié)奏,長時間的接觸能夠增強學生對節(jié)奏類型的聽辨能力,當背景音樂循環(huán)播放時,學生能夠根據大腦所接收信號對聲音節(jié)奏進行判斷,進而對同一首音樂產生不同的感悟。
(二)有助于學生反應和記憶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聲勢訓練,能夠幫助學生通過音樂節(jié)點對相關動作進行準確記憶,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達到記憶的目的。與初高中學生不同,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學習能力等相對較弱,對于音樂課程中較為專業(yè)知識點的學習較為困難,不利于學生音樂課程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在學生傳統(tǒng)記憶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從根本上改善課堂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
(三)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聲勢訓練所創(chuàng)造的課堂氣氛,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極大的開放性與活躍性,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背景下,增強了對音樂課程的喜好。但從目前來看,我國絕大部分小學在音樂教學開展過程中,將音樂視為一種輔助性教學內容,可有可無,嚴重忽略其重要性,并且在課程時間設置上較少,學生沒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音樂,最終導致學生對音樂熱愛程度不足。無論是音樂還是繪畫等其他課程,均需要抱以強烈的熱愛之心,音樂也不例外。若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音樂藝術素養(yǎng),需從聲勢訓練入手,改變以往教學觀念,增加音樂課程在教學中的占比,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二、聲樂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通過游戲加強學生節(jié)奏感的訓練
在實際音樂課程開展過程中,除了向學生普及基礎樂理知識外,還有一項內容僅次于理論知識,即音樂節(jié)奏感。如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旋律的能力,成為當前階段各音樂教師從業(yè)者的重要研究課題。而聲勢訓練能夠充分滿足上述對學生音樂旋律的培養(yǎng),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實際音樂教學。聲勢訓練課堂中完全擺脫傳統(tǒng)教學中以聽唱教學內容為主的單調模式,教師通過各種游戲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在音樂旋律下進行節(jié)奏的模仿,豐富了學生課堂體驗,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形成較強的音樂記憶能力,促進了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音樂的節(jié)奏感,使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通過對節(jié)奏的模仿,增強學生音樂的辨識度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角度出發(fā),在結合學生年齡、個性特征等條件的前提之下制定能力培養(yǎng)計劃。通過聲勢訓練,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以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為載體,感知音樂,模仿音樂,使學生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并掌握教師日常教學中所提到的音階、音符以及時值等相關概念。(三)選擇適當的歌曲進行聲勢訓練
在接受小學教育之前,學生接觸到最多的音樂就是兒歌。而從教師角度來看,聲勢訓練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與音樂活動實踐,如何在小學生理解范圍之內對聲勢訓練進行講解,成為廣大音樂教師重點思考問題。針對這一現象,以學生普遍接受的兒歌作為切入點,運用兒歌開展聲勢訓練,以有效拉近學生與聲勢訓練的距離,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這種新型教學方法。上述這些聲勢訓練的應用,使學生在歌曲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把控好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讓他們感受到聲勢訓練在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性,為他們更好地培養(yǎng)樂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綜上所述,聲勢律動的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意識,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應不斷挖掘聲勢律動,整合音樂教學的生長點,在音樂活動、創(chuàng)造性內容、挖掘想象力等方面組織教學,實現其創(chuàng)新融合,從而實現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恬恬.淺談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
作者簡介:彭薏薇(1987—),女,漢族,湖南汨羅,學士本科生,小教一級,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畢業(yè) 南昌市濱江學校;李小浩(1981—),男,漢族,江西進賢,學士本科生,初級,中央音樂學院,江西電子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