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簧管是木管樂器中的重要一員,無論在室內演奏還是在交響樂中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深受音樂大家的欣賞,也正由此,學習單簧管逐漸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展開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調整,從心態(tài)到技術全面推動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單簧管;教學難點;氣息
【中圖分類號】J621 【文獻標識碼】A
單簧管屬于木管樂器,又名黑管,源于古希臘,盡管在木管樂器家族中單簧管還顯“年輕”,但自莫扎特開始,許多音樂大師都對單簧管投以熱情。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單簧管教學已經(jīng)不再像傳統(tǒng)音樂教育那樣悠然自得地實現(xiàn)一對一教學,職業(yè)院校批量式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在近年來的教學中,單簧管教學的難點及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關注,并且及時調整,以得到更為突出的教學發(fā)展。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單簧管教學的探討,以期為教學的發(fā)展做出啟示。
一、單簧管初級教學的難點所在
(一)對呼吸把握不到位
呼吸問題是單簧管初級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基礎問題之一,許多學生深受困擾卻不知道應從何入手調整。在學習單簧管的過程中,沒有平穩(wěn)而綿長的氣流,就不能為演奏效果提供保障,也就不能表達出完整的表達效果。在演奏單簧管的過程中,學生的氣息流動能夠展示出基本功,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呼吸問題已經(jīng)成為學生學習單簧管的主要問題之一,不得不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與關注。單簧管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模仿的聲音,能夠巧妙地表達出高深、哀怨、痛苦、凄切和悲傷等情感,這也就決定了單簧管在演奏的協(xié)奏中主要承擔獨奏的作用,盡管單簧管氣息較弱,對演奏者的呼吸法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突破呼吸限制,掌握得當?shù)暮粑记?,才能進一步推動教學的發(fā)展,給學生更多的關注。
(二)對口型的練習
口型的變化,實際上是學生唇、齒、牙的變化的綜合,只有當學生把握了唇齒牙三者的變化規(guī)律,才能推動演奏的完善。然而,難點卻在于比較隱蔽,唇齒牙都隱藏在內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表述都是較為抽象、隱蔽的,因為教師不能看到學生內部的變化擺放。所謂細節(jié)之處見高下,很多時候看似每個人都在一樣的練習,但差距卻很大。與呼吸練習不同的是,口型的練習完全要依賴于學生自己的悟性,盡管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演奏出的作品判斷出學生是否存在問題,但在當前大班授課情況下,這樣的目標很難達成,多數(shù)時候要依賴于學生對照教師的講解自覺地去完成調整。很多時候,學生由于自己擺放的位置習慣問題,很難有所突破。如何推進教學的發(fā)展,使學生能夠主動調整合適的口型,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突破的難點問題。
(三)指法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鍵位的熟悉,可以通過機械的重復來完成,然而,在指法練習中真正的困難在于擊鍵的強度和擊鍵的頻率都很難控制。如果用數(shù)量進行衡量,學生容易出現(xiàn)練習的僵硬化,對學生難以有所突破,而本體感知判斷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對學生的指法練習進行準確的拿捏,也正由此而難以推動教學的全面完善發(fā)展。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教師在組織教學工作的選曲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問題,選曲過于簡單,會使學生出現(xiàn)練習的懈??;選曲過難,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甚至會逐漸產(chǎn)生放棄學習的念頭。針對單簧管教學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以及關注點的選擇都會對傲雪產(chǎn)生影響。
二、單簧管初級教學策略的思考
(一)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是單簧管演奏的基本功,或者說是針對整個管樂器演奏的基本功力。單簧管的呼吸不是一般的呼吸,而是需要有控制的呼吸,與正常呼吸的下意識呼吸不同,單簧管的呼吸的特別之處在于其是有意識進行的,教師要予以正確的指導。從生理學層面來看,一般可以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單簧管呼吸一般選擇胸腹式呼吸方法,這是由無論是從吸氣量還是從氣息呼吸時的平衡控制、呼吸肌肉的抗疲勞程度來說,胸腹式呼吸方法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實踐證明,單簧管演奏名家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可以采用平躺呼吸、站立呼吸、發(fā)音呼吸等方式來進行訓練,這對于單簧管演奏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強對學生的口型訓練
前文已述,對于口型訓練是單簧管教學的難點之一,也有可能成為教學的盲點。在很多時候,加強對學生的口型訓練,能夠穩(wěn)定學生基礎知識。在單簧管演奏學習之中,對于口型的訓練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演奏過程之中認為,單簧管演奏應當將嘴唇包住笛頭,上嘴唇緊閉并貼近上牙齒,上牙齒成斜面放在笛頭一厘米處。同時,下嘴唇輕輕墊住下牙,嘴角成微笑狀,包在哨片與笛頭面板分開的位置,并利用呼吸的氣息,在舌頭離開哨片的一刻吹出聲音。在很多時候,口型訓練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尤其是口型帶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在當前職業(yè)院校教學中,單簧管教學工作往往是通過大班授課、集體教學完成的,在這樣的體制之下,教師往往難以與學生實現(xiàn)一對一交流,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此時可以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來完成教學組織工作,如將學生拆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先由教師組織大班的授課,再給學生小組練習的機會,教師只要對每個小組進行分開指導即可。在很多時候,教師的組織工作展開能夠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
(三)加強學生的指法練習
靈活的指法是管弦樂器演奏的基本技能,對單簧管指法練習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其對于鍵位和擊鍵力度以及擊鍵頻率都有嚴格的要求。此外,其對于手指的抬起和落下的彈性也有細致的規(guī)定。[1]單簧管對于指法練習近乎苛刻的要求主要是出于對演奏效果負責的角度出發(fā)的,管樂器與氣流有緊密聯(lián)系,這些影響氣流強弱的因素必須高標準高要求,才能夠呈現(xiàn)出高質量的演奏。關于該教學法的實施,建議教師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2]第一,關于鍵位的練習,主要采用重復訓練法,讓學生通過重復擊鍵的過程來熟悉各個鍵位,有利于其他演奏技能的學習;第二,要對演奏作品的內涵和思想情感表達有深入的認識,在情感驅使下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加強鍵位的記憶。第三,指法的練習要選擇綜合練習指法效果好的曲目進行訓練,有利于指法技能的靈活和熟悉,進而達到初級教學目標。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有助于指法練習的曲目有《32首練習曲》和《46首日常練習曲》。此外,為了提高學生指法練習的質量,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習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科學性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法示范與指法練習相結合;合理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指法的糾正要實時性,即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對其指法進行有效的矯正。
(四)全面掌握單簧管的藝術功能
單簧管的藝術功能,是指單簧管在演奏過程中的實際作用,這對于單簧管的藝術表現(xiàn)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單簧管作為木管樂器家族的一員,在演奏過程中的藝術作用是在近年來被逐漸挖掘出來的。單簧管屬于重要的西方樂器一員,有著豐富而獨特的表達能力,在演奏過程中,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銅管樂器和軍樂器的重要成員。在演奏過程中,單簧管既能作為重要的輔助樂器服務于整個彈奏,同時也能作為獨奏樂器,其獨特之處在于它模仿的聲音,能夠巧妙地表達出高深、哀怨、痛苦、凄切和悲傷等情感。在單簧管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單簧管的藝術功能有明確的認知和思考,能夠熟悉了解在不同功能之下單簧管作用及用法的轉換,這對當前單簧管的演奏教學有著積極影響。在很多時候,單簧管教學工作太注重向前推動,而忽視了總結與反思,這些是教育缺失之處。
單簧管教學作為一門藝術門類的傳遞,不僅需要關注到技能的培訓,更要關注到學生對音樂的把握以及感知能力上。單簧管教學要得到發(fā)展,需要在傳承中有所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關注到學生,關注到基本功的構建上。扎實的音樂基礎能夠使學生發(fā)展的越來越遠,能夠使學生自主地探索到教材以外教師教學以外的知識。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不斷突破與創(chuàng)新,才能最終實現(xiàn)教學工作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望.試論單簧管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的方法[J].戲劇之家,2015(06).
[2]賈音.如何在單簧管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J].黃河之聲,2011(04).
作者簡介:趙陽(1988—),男,山西左權縣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單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