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灣
[摘 要]《古詩十九首》和《詩三百》往往相提并論,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流傳影響既得益于在詩歌外在形式轉變過程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更來自于詩歌情感抒發(fā)的真切自然和人物刻畫的傳神逼真。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思婦之詩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詩歌文本出發(fā),對其中的思婦之詩進行研究歸納,找尋不同的思婦形象,深挖她們的心理。
[關 鍵 詞]《古詩十九首》;思婦;憂傷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4-0020-02
“《古詩十九首》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四言詩在周朝充分地發(fā)達了以后,詩界便漸行沉寂,直到新體的五言詩起來,才又另現(xiàn)了一番燦爛與光輝,而《古詩十九首》便是這五言新體的星宿海。它一方面繼承了詩三百篇,一方面又開了建安魏晉的五言詩的風氣。它的藝術價值也達到了純熟的境界,它既有完整優(yōu)美的外形,復有豐富充實的內容,而表現(xiàn)的方法,特具的風味,更是難以用言語形容出來。……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沒有不喜歡讀它的……”隋樹森先生在其作《古詩十九首集釋》序言中主要從詩歌形式(四言到五言的發(fā)展角度)高度評價了《古詩十九首》的價值和影響,正如王世懋先生評價的:“《十九首》,五言之《詩經(jīng)》也?!倍酥猓抟詾?,《古詩十九首》 的廣為流傳更有賴于其情感抒發(fā)得真切、自然,人物形象刻畫得傳神逼真。
抒發(fā)游子思婦傷感的情思,憂嘆生命以及尋求現(xiàn)世的榮華和歡樂,是《古詩十九首》最突出和集中的主旨。其中思婦之詩約占三分之一,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迢迢牽牛星》《冉冉孤生竹》《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思婦的“思”,塑造了一些傳神的思婦形象。
一、衣帶漸寬為伊老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李清照思念其夫趙明誠的詞句,備受后人推崇。而其實,“衣帶漸寬”的思婦形象在《古詩十九首》中已經(jīng)存在。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中就站立著這么一位因念夫而日漸消瘦的思婦。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全篇從思婦一方敘說,首聯(lián)就表達了夫妻別離日久而生發(fā)的“生別離”的慨嘆。重復“行行”,是為了加強語氣,以離去者(丈夫)行之不止強調路途遙遠,自然引出了“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的境況,并把憂傷寄寓于其中?!吧鷦e離”當從《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中而來,暗寓了“悲”意。其后二聯(lián)展開描寫了夫妻分別的路途遙遠和再見面的渺茫難測?!暗缆纷枨议L”又暗含了《詩經(jīng)》中的典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币郧锼筝鐬楸尘埃蚯锼氲健霸谒环健钡摹耙寥恕?,所以此詩借用這個典故來表達思婦心中的思念。接著“胡馬”二句承《韓詩外傳》“代馬依北風,飛鳥棲故巢。皆不忘本之謂也”而來,意謂:鳥獸尚且戀家,何況人呢?于是刻畫了一個日益憔悴的思夫之婦的外在服飾,“衣帶日已緩”,因思念、擔心、愁苦而衣帶漸寬。這種以衣帶漸寬反襯思婦日漸消瘦的手法對后代詩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蕭繹《蕩婦秋思賦》“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鮑照《擬古》“宿昔改衣帶,旦暮異容色”,謝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劉邈《折楊柳》“年年阻音信,月月減容儀”,都是從這首詩里脫化而出的,雖然刻畫得更加精工細致,但無論如何,總沒有原來的簡括和自然。古代丈夫出遠門往往會由于種種原因出現(xiàn)“一去不復返”的情況。因此此篇的妻子就擔憂丈夫不歸,“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復返”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最后二聯(lián)又回到思婦自己身上,自我勸勉,自我寬慰——不要再做被棄的猜疑了,還是多吃飯為好,保持容顏最重要。
二、春日凝妝上翠樓
“說喜不得言喜,說怨不得言怨”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傾向和慣用手法,其效果比純粹的用哀景寫悲傷更勝一籌。
《青青河畔草》一詩也正是運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來體現(xiàn)思婦的心情。“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六句,描寫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和思婦的容貌。其連用疊詞的方法是從《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中而來。顧炎武對此評論說:“詩用疊字最難?!缎l(wèi)》詩:‘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歲歲,鳣鮪濊濊。葭菼揭揭,庶姜孽孽。連用六疊字,可謂復而不厭、頤而不亂矣。古詩‘青青河畔草……連用六疊字,亦極自然,下此即無人可繼?!悲B詞的一大作用是強調事物的性狀。此處的六個疊詞也是為了突出外在事物的美好特性和思婦自身形象的姣好,與最后四句形成強烈對比。美好的場景若有美滿的事情出現(xiàn)就是圓滿的結果了,只可惜偏偏存有太多的遺憾——“今為蕩子婦”,且“蕩子行不歸”。所以,盈盈女上樓臨窗遠眺的情景猶如曹植《七哀詩》所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币嗳绾髞硗醪g《閨怨》所演繹的“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只是這里的少婦已知愁,且多愁。
三、舉頭望星月
在這十九首古詩中,“月”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多,對刻畫人物心理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迢迢牽牛星》是借天上的牛女雙星寫人間別離之感。它將牛郎織女這一傳說與人間情事對照,把兩者完全交融為一,充滿了濃厚的浪漫氣息。詩寫織女隔銀河望牛郎,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含情脈脈,無限相思??椗诖似鋵嵕褪且粋€思婦的代表形象,她織布而不成章,泣涕如雨的動作就是普通思婦的行為,描繪了思婦內心的哀怨。全詩結尾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真是“一字千金,驚心動魄”,這是天上牛郎織女的悲哀,也是人間真實的遭遇,更平添了思婦的悲傷。
《孟冬寒氣至》以仰觀星月、懷藏書札來表現(xiàn)思婦的拳拳思念。開頭兩句描寫了時間(孟冬)和氣候的寒冷,看似很平常的描述,實則暗示著思婦的憂愁無限——還有多少個“三歲字不滅”呀。很多憂愁攪得人夜不能寐,感覺夜晚的時間如此漫長,如此難熬,只能仰頭看星月變化,月圓月缺?!叭迕髟聺M,四五蟾兔缺?!眱删鋵懙氖亲匀惶煳淖兓聢A月缺,可在思婦的心里,它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月亮有圓缺之分,循環(huán)周期為一個月,可我們只有分離,還不知團聚的日子在何時。前面六句是從自然狀態(tài)和人物看星月這一行為來寫思婦的多愁,中間四句是用書信來說明久離別長相思,從而引出最后四句思婦的“習慣性”生活——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叭龤q”不是一個確指數(shù),只是一個概指數(shù),意謂多年,表示時間的長久。自從收到丈夫的書信那天起,這位婦女就把這封信天天揣在懷里。很多年過去了,信上的字沒有被磨滅,婦女的思念也沒有停止過,一心系著丈夫,生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忠心。這就把前面所說的離愁作了更進一步的深刻的表現(xiàn)。朱筠曰:“至‘客從遠方來,別開境界,所謂無聊中無端懷舊,亦欲借以排遣也?!彼?,此詩塑造的是一位懷揣來信、仰望星月的忠貞不貳的思婦。
第十九首詩《明月何皎皎》塑造的也是一位望月傷懷的思婦形象。原因是:首句提到的“羅床幃”是很女性化的用品,且是“我”(自己)的羅床幃?!拔摇弊衷谶@里是個很重要的突破口。翻閱《古詩十九首》可見,四次“我”的出現(xiàn)——《明月皎夜光》中的兩次“我”(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很明顯是指的男性,后來的兩次分別是《孟冬寒氣至》中的“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和《客從遠方來》中的“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這兩個“我”也很清楚是指女性。而“照我羅床幃”句與含有兩個女性“我”的詩句類型一樣,都是“動詞+我+名詞”的格式,看來這可能是漢代女性的習慣用法,所以,由此可以推斷此詩也當是思婦之詩。
《明月何皎皎》這首詩截取了月圓之夜思婦獨徘徊的場景?!懊髟潞勿ǎ瘴伊_床幃”二句點明了時間——月圓之夜,引起了接下來思婦的一系列動作?!皯n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和《孟冬寒氣至》里的多愁思婦一樣,這位婦女也滿懷憂愁難以入睡,于是披衣望月,出戶徘徊。同時設想了其夫思歸之詞——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以申己思之至,筆更曲而意更周。末二聯(lián)寫出了思婦的內心活動和進一步的動作——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丈夫未歸,“我”的憂愁思念又能與誰說呢?只能自己吞咽。一人望圓月也沒意思,月圓人不圓,更刺激悲傷,還不如回到房中,只是眼淚也忍不住滑落,滴到衣裳上了,這里塑造了一位過于憂思而不敢望月的思婦。
四、重溫美好新婚
《冉冉孤生竹》與《凜凜歲云暮》塑造的都是憶起新婚美好生活的思婦,并且兩首詩還有一些共同之處。
1.使用意象較多。兩首詩都運用了數(shù)個意象來表達主題?!度饺焦律瘛防锸褂昧恕爸瘛薄疤┥健薄拜私z”“女蘿”“蕙蘭花”“秋草”這些自然景物來表現(xiàn)思婦的思想,其中前面四個是兩兩對應的,前者指自己,后者指丈夫?!秳C凜歲云暮》借用了“螻蛄”“洛神”“晨風”抒發(fā)思婦的苦況。
2.重溫新婚片段?!度饺焦律瘛酚性娫疲骸芭c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用菟絲、女蘿陳述夫妻關系?!秳C凜歲云暮》中則有女子在夢中體驗過去新婚時的幸福詩句:“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边@兩處新婚片段的回顧都是思婦觸景傷情而想到的——以為“結根泰山阿”就穩(wěn)固牢靠了,沒想到“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3.怨而不怒情懷。“溫柔敦厚”是我國古代女性寫作的一個共同特點,它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而在《古詩十九首》里體現(xiàn)在思婦身上就是:她們雖然承受著相思憂愁的巨大痛苦,時刻擔心著被人拋棄的命運,但她們沒有過多的怨言和過分的舉動,依然恪守著婦道,在相思憔悴里死守?!度饺焦律瘛泛汀秳C凜歲云暮》就是很好的代表?!度饺焦律瘛芬怨轮窠Y根泰山起興,復以菟絲附女蘿為喻,轉而感慨婚后離別,道阻且長,會面不可知,惟期君守節(jié)不渝,庶可慰妻心耳。全詩思憶彌漫,六七聯(lián)還借花落草衰以自傷,美人遲暮之感油然而興,末聯(lián)用反問的手法來肯定自己將一如既往地思念、等待著丈夫的歸來。而《凜凜歲云暮》由歲暮秋寒、游子無衣御寒起筆,繼寫思婦自己孤身獨宿,步入夢境?!傲既宋┕艢g”六句,轉寫夢境溫柔,恍恍惚惚,似幻似真。末六句是醒后情狀,既不能去又不能來,寫出相逢的無望,只能“徙倚懷感傷,垂淚沾雙扉”。
在離別相思的日子里,男子與女子的具體感受是不一樣的。男子在社會上接觸面比較廣,生活內容比較豐富,當有牢騷和不平的感慨時往往對酒當歌,而登山臨水之時觸發(fā)了眷懷鄉(xiāng)土、思念家人的心情,所以他們的詩作多與萬物山川等宏偉事物有關,比較大氣。而女子,尤其是古代的女子,深深禁錮在寂寞閨房中,不能與外界有任何的接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環(huán)境很少有改變,其生活中心就是丈夫。在這種憂思的狹隘生活中,她們只能日日觀看天氣變化、四季更替,盼望著重逢的日子,因此她們的詩歌多是圍繞周邊環(huán)境變化而發(fā)的感慨,多是憂傷之作,這樣也就自然地出現(xiàn)了一位位思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