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淳
1954年,鄭愁予寫了《錯誤》這首詩,寫了詩中思婦等待她所想念的人歸來最后沒有歸來的失落,詩人將曠達的氣質(zhì)和溫婉的韻味融合于這首詩。本文將從言語層面的語言、文法、意象方面,分析《錯誤》這首詩歌的美。
關(guān)于《錯誤》這首詩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rèn)為這是一首普通的思人詩,也有人認(rèn)為這是寫臺灣想要回歸中國的詩歌。鄭愁予解釋過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當(dāng)時作者跟著自己的母親逃難,作者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他的母親每天都在盼望著父親回來。本文淺析該詩是以一個等待的婦女形象進行分析,本文將從詩歌的原文進行分析: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一、語言層面的音律美
本文中提到的語言層面包含音韻、節(jié)奏和旋律。首先音韻包括聲、韻、調(diào),其中押韻、平仄、語調(diào)等都可以豐富音韻美,“走過”的過(guò)和“開落”的落(luò),這兩個字的聲調(diào)一樣,韻母一樣,上下兩句是押韻的;文章中間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中的“晚(wǎn)”和“掩(yǎn)”押韻,聲調(diào)和韻母都一樣;“三月的柳絮不飛”“三月的春帷不揭”中的“飛(fēi)”和“揭(jiē)”押韻,而且兩者句式相同。像這樣的字詞的押韻,可以構(gòu)成聲音的回環(huán)之美,使文章富有美感;詩歌中的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的聲調(diào)不相同,聲調(diào)的不同,構(gòu)成句子的平仄不同,避免了朗讀時的一成不變,使聽者覺得文章富有詩意具有美感;節(jié)奏有快慢輕重之分,在這首詩歌里,因為是長短句,所以每一句的節(jié)奏不一樣,這樣整首詩歌都有一唱三嘆之感,節(jié)奏比較緩慢,使人感覺韻味無窮,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將一個婦女等待歸人的思念表達出來,含蓄委婉的展現(xiàn)出婦人等待時的擔(dān)憂和焦急見到思念的那個人的情感;這首詩歌的旋律是回旋婉轉(zhuǎn)的,詩歌中出現(xiàn)了疊字和重復(fù),其中疊字有“小小”“達達”,“小小”和“達達”都能讓我們營造出畫面感?!靶⌒ 睅Ыo我們的是一種直觀感受,思婦等待的人一直未歸,每一次的錯認(rèn),讓思婦的心遭受一次次的失望,表現(xiàn)出思婦失落的情感。“達達”能帶給我們聽覺上的美感,“達達”的聲音是馬兒奔跑在青石板上的聲音,仿佛馬兒即將到來,這樣的視覺和聽覺效果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可以使這首詩歌更具畫面感和藝術(shù)美感,而疊詞本身的作用可以增強這首詩歌的音律美;“小小”和“三月”都出現(xiàn)了兩次,可以稱作重復(fù),起到強調(diào)的作用?!靶⌒ 币辉~表達了思婦的心雖小,但是全是對未歸人的思念的等待,其中的愛意自是不言而喻;“三月”,指時間季節(jié)中的三月,三月屬于春天,春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jié),可是在思婦心里,這里的三月卻如寒冬一樣,等不到未歸人的回來,反襯出思婦的感情,濃烈的哀傷之感。
二、文法層面的字詞美
本文中提到的文法層面是指詞法,包括用詞和詞序的分析。詩歌的開頭“我打江南走過”中的“打”,一般使用“打”字時,打是動詞,敲擊的意思,這里作了介詞,表示“從”的意思,使用“打”字可以使這首詩歌更具美意,還有詩歌“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中的“等”,一個等字直接明了的說明思婦在等待她心里想念的那個人,開門見山的表達了思婦的期盼思念之情,也說明了思婦一次又一次的等待,等來的卻是失望的堅持。這首詩歌共有兩處倒裝,一是“……容顏如蓮花開落”,此處正確的詞序應(yīng)該是“如開落的蓮花”,把“開落”放在蓮花之后是為了對應(yīng)第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過”,押韻,開落的蓮花是指蓮花開了又凋落了,再開再調(diào)落,暗示思婦等待她所思念的那個歸人的時間之久,同時蓮花的開落也暗示思婦的青春正在慢慢消逝,等待了那么長的時間,一次次的升起希望再一次次的失望,突出思婦的堅持和對未歸人的愛之深。另外一處倒裝是“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正確詞序為“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把“向晚”放在“街道”的后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是為了后面的“掩”押韻,此處的向晚的意思是接近傍晚,就是黃昏時間。一般來說,黃昏的景致是非常迷人的,詩歌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夕陽西下,太陽的余光斜射在鋪滿青石的街道上,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但是思婦等的那個人還是沒有歸來,給這美麗的景色平添了惆悵的情感,使用了倒裝的詞句,使詩歌更具音韻美,打破常規(guī)語序,使詩歌中的思婦形象更突出,字詞的美使詩歌更具畫面感,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美。作者們總是設(shè)法把普通言語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對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語,這種言語可能不合語法,打破了某些語言的常規(guī),甚至還不易為人所理解,卻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從而獲得較強的審美效果。詩歌中“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寂寞的城”,既然都已經(jīng)是城了,城就應(yīng)該是熱鬧喧囂的,應(yīng)該是很大的,為什么城還是寂寞的、小小的?那是因為思婦還在等那個未歸人,她等待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那個人,即便是一個城,沒有思婦所期待的,沒有她所想要的,又有什么熱鬧可言呢,不過是獨自守著堅持在等待,思婦的情感是寂寞的,是孤寂清冷的,這種改變了的陌生或者阻拒性的話語,可以使讀者反復(fù)體會品味,增強了詩歌的審美效果。
三、修辭方面的形象美
這首詩歌采用了比喻、對比和借代的修辭手法。首先是關(guān)于比喻的,詩中的第二句就采用了比喻,把思婦的容顏比作花,這種花還是蓮花,因為人的青春有限,思婦的青春在逐漸的消逝,她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就意味著她的青春在一點一點的逝去,就如蓮花一樣,蓮花盛開時是純潔美麗的,是充滿魅力的,可是蓮花不會一直盛開,就如青春不會永存一樣,蓮花盛開之后便是開始慢慢的凋謝,就如思婦的青春開始慢慢消逝,蓮花盛開凋謝之后尚且還能來年再次綻放,思婦的青春卻不會再來一次,思婦一直在等待著未歸人,經(jīng)歷了失望又重新燃起希望,最終還是沒有等到那個未歸人;詩的第四句,詩人將一顆心看作是一座城,而這座城是一座顧忌的城,等待的失望,失望的等待,往復(fù)循環(huán)的痛苦已經(jīng)讓思婦的心開始塵封,此刻的她是失落的,是孤寂的;“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這句話是把心比作緊掩的窗扉。如果說前面的詩句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思婦那時已經(jīng)明顯感覺到失落了,此刻心如緊掩的窗扉,就意味著思婦此刻已經(jīng)不愿在面對失望的結(jié)果了,她相信那個未歸人終究會回來,只是她已不敢再懷有期待,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該思婦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使讀這首詩的人印象深刻,讀來意境深廣。然后,詩歌中的“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此時的思婦正在等待那個人,她的心情是高興期待的,后一句詩歌中的東風(fēng)指春風(fēng),春風(fēng)沒有來臨,柳絮又怎會生長,又怎會到處飛揚,暗示未歸人沒有歸來,思婦的等待漸漸變成了失望和寂寞,將思婦的心情進行對比,形成較大的反差,強調(diào)思婦的心理變化,增強詩歌的感染力?!拔疫_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中用“馬蹄”借代“未歸人”,此時是“我”從思婦等待的地方經(jīng)過,思婦以為騎馬的人會是她等待的那個人,其實不是,是“我”,只是一個過客,因為未歸人可能是一個參加戰(zhàn)爭的人,他會騎著馬兒歸來,所以用“馬蹄”指代未歸人,借代使讀者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詩歌更形象生動。
四、情感方面的意象美
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是含蓄的,它表現(xiàn)了詩中思婦在等待思念的人歸來的迫切盼望的心情,但一直等不到未歸人的失望之情,卻又蘊含著希望的下一次等待的期盼之情。詩歌中顯現(xiàn)出的盼望和失望之情采用了“城”“窗扉”和“馬蹄”等三個意象來表達?!俺恰弊衷诠糯赋且厮闹艿膲?,“城”字在現(xiàn)代有城市的意義,現(xiàn)代的城市是繁華的,充滿著歡聲笑語,而這首詩歌中寫的是“小小的寂寞的城”,熱鬧與寂寞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表現(xiàn)思婦對未歸人等待的失望,所以她的心就像“城”一樣,四周都是高墻,將自己包圍起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這座城是多么的寂寥和冷清,也就是表達了思婦的孤獨之感;“窗扉”原意是指窗子,詩歌中的“窗扉緊掩”是指思婦的心門緊緊關(guān)著,窗扉緊關(guān)意味著你無法看清窗扉里面的景象,你不知道里面的景象是好是壞,只能一直等待,等待著再次打開窗扉,就像思婦等待和盼望了一次又一次,卻經(jīng)歷了失望一次又一次,在下一次的等待中你已經(jīng)很難知道思婦的心理感受了,她不再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卻又含著期盼進行下一次的等待,詩歌含蓄的表達了思婦的無奈和失望之情;“馬蹄”在詩歌中的意象是具有象征意義的,“馬蹄”象征著未歸人,每一次的馬蹄聲響起,思婦都期待著是那個未歸人回來了,每一次的馬蹄聲都只是一次路過,是一次次過路人的經(jīng)過,“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即使是錯誤,也將它視為是美麗的錯誤,即使是失望,也蘊含著下一次的希望,一直在等待的希冀。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語言層面、文法層面、修辭層面和情感層面,淺析了鄭愁予《錯誤》這首現(xiàn)代詩歌的美,呈現(xiàn)出這首詩歌的音律美、字詞美、形象美和意象美。鄭愁予在臺灣詩壇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楊牧曾經(jīng)說過他的文字寫作形象準(zhǔn)確,聲籟華美,《錯誤》這首現(xiàn)代詩歌將詩中思婦人物形象的含蓄情感和江南美景融合,這是一首美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