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波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應用語文的豐富程度、口語化的表達能力和應用于實際交流的效果評估,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夠用清晰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感悟及內心的向往傳遞到對方,再用加以修飾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渴望,讓人易于理解,并真正讀懂所需所想的東西。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是以教學大綱為主,但主要目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主,這也是語文學習的精髓和最高境界,也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案例。
【關鍵詞】初中語文;口語表達;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老師還扮演著教學主角,主要以講授的方式讓學生機械式地接受新知識,所講的內容基本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主,拓展性的知識少之又少。因初中語文考試依然是筆試,所考內容也基本以教學大綱為主,學校、家長、學生都以考出好成績?yōu)槟繕硕活檶W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要求學生默默地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生活也只是兩點一線之間重復,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而老師為教學進度,上課主講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無時間也無心思與學生談談心說說話,害怕學生對新知識掌握不夠透徹,再加以課后作業(yè),學生回到家中稍作休息又得寫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家里,家長也會因各種忙無法陪孩子寫作業(yè),家長所關心的只是孩子的作業(yè)是否寫完。這樣的生活,孩子會感到孤獨、厭倦。孩子或許有很多心思和苦惱,但是不知道找誰傾訴,或者想與身邊的親人、同學傾訴都難,最終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的就是溝通困難或羞于與別人溝通,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提高學生的交際和口語表達能力已是當務之急。
一、語文老師設置豐富多彩的課堂口語討論環(huán)節(jié)
老師和家長都應發(fā)揮主導作用。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應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設置成有趣的話題,讓學生產生興趣,通過討論、自述或者辯論的方式,學生以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出對所提問題的看法、思想。不同的人針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表達方式,通過表達,學生說出了對問題的真實想法,在得到老師或者同學的贊賞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在提升學生口語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在眾人人面前能開口表達的時候,說明交流障礙已經打通。老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以辯論方式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在爭論和辯論的過程中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增強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團隊的溫馨,也很好地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老師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語文老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從長遠的角度為學生的成長考慮,才能將教學內容應用于實踐生活,也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營造課堂活躍的氛圍,提高學生主動交流的能力
學生主要以學為主,因此課堂是學生學習交流的主要陣地,學生的學習生活離不開老師、家長和班級的同學,而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以課本知識為主,在面授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后,應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將教學內容涉及的問題用問題教學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展開討論,以調動學生自主去探索、去求知,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老師在此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將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悟,并得出自己對該問題的想法和答案。很多時候,學生心里總會裝著自己的答案,但難以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達,或勇氣不足或產生緊張心理,只能將答案默默藏在心里。這時,老師應該激勵學生不用站著回答問題,或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凡是第一次,若第一次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不管對與錯,老師都應該給出鼓勵和表揚。表揚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與鼓勵,這樣學生會慢慢打開自己的心結,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
三、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溝通的動力
溝通與交際無處不在。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表達,在課余時間或在家里,也可隨心溝通。學生時代,未觸及復雜的社會,溝通渠道和溝通目標也比較單一,如果在有限的條件下再缺少溝通,會使學生產生自閉心理。學生不善與人溝通,在與人溝通時會產生緊張心理,或者直接躲避溝通,封閉自己,這樣對孩子以后的交往產生嚴重的溝通障礙。因此,老師應關注好每位學生的表現(xiàn),不善于溝通的人會表現(xiàn)于表面,當老師靠近與之溝通時會躲避,或在學生集體活動時會脫離群體,相對獨立,性格孤僻,老師應及時關注這樣的學生并多加溝通。在學校,老師是學生的唯一長輩,也是學生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人,老師和學生之間總會產生隔閡。因此,老師應打破這一僵局,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老師可時常叫學生到辦公室,師生兩人,撇開知識與上課時刻板的面容,以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和話題與學生溝通,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心里所想和心里所需,通過交流,理解學生的困惑,并有目的地開導學生。這樣的溝通,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關懷而開心,學生也因此會感謝老師,讓學生在老師的開導下慢慢融入群體,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
四、結語
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xiàn)學生日常交流、與人溝通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文明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自我,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家長,應時刻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不斷鼓勵和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到溝通中。老師和家長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提高學生的溝通技巧,培養(yǎng)學生待人接物的文明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以后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一君.口語交際,一道需文火慢燉的菜品[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