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明 劉小龍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重慶郵電大學2017級排球任選課學生學習傳球技術時出現的錯誤動作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傳球技術學習中手型不正確在所有錯誤動作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身體用力不協(xié)調,最后為擊球點不正確。針對這些錯誤現象,提出相應的糾正方法,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學習傳球技術時少走歪路。
關鍵詞:排球課程 錯誤動作 傳球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c)-0133-02
1 研究目的
傳球是高校排球課程中考試項目之一,因它動作細膩,難度稍大,所以在傳球技術學習初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動作,如果這些錯誤動作不及時糾正,加以改進,那么它將嚴重影響后續(xù)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在以往的教學中,傳球技術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并不少,但是,收獲卻往往不盡人意。從近兩年我校任選課排球考試結果來看,傳球技評分遠遠低于墊球,究其原因,一是,傳球技術動作較復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手指手腕的彈力,不能更好的把握對來球的緩沖。二是,學生不容易掌握傳球手型,半球型手型要求手腕稍稍后仰,屈腕拇指近似成一字,在傳球瞬間手形不易形成半球形。三是,傳球技術教學課時相對較少,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傳球技術,本文從傳球技術動作學習中常見錯誤動作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糾正方法。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重慶郵電大學非體育專業(yè)2017級排球任選課學生,在學習傳球技術時常見的錯誤動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排球運動》教程、汪嘉偉排球教學視頻等相資料,了解大一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特點,充分理解傳球技術動作要領。
2.2.2 觀察法
對重慶郵電大學非體育專業(yè)2017級排球任選課學生在學習傳球的過程進行觀察,記錄常見的錯誤動作,對其進行分析,并對其提出糾正方法。
2.2.3 邏輯分析法
根據大一學生身體、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結合錯誤動作進行分析,找出錯誤動作出現的原因。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傳球手型的錯誤動作分析與糾正方法
傳球技術教學遵循以下教學順序,示范——講解——再示范——徒手練習——傳同伴拋來的球——移動中傳同伴拋來的球——兩人對傳,對于初學者來說徒手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半球型手型。教材中對半球型手形的描述是兩手掌略微相對,手腕稍稍后仰,兩拇指相對成“一”字,或“八”字形,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習者往往會出現拇指指尖突前,手腕和小臂同時轉動,兩手間的距離過大或過小,兩手所處的高度不一致等現象。
3.1.1 傳球手型的錯誤動作分析
傳球技術相對復雜且細膩,初學者一下子很難掌握其要領,對于不怎么接觸運動的學生來說,屈腕和伸腕以及手腕稍稍后仰,等專業(yè)名詞著實有點晦澀難懂。教學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點,往往會斷章取義,比如,教師講解半球型手形,學生只做到兩手掌心相對或者兩拇指近似成“一”字或“八”字。對于學生來說最難理解的一點就是手腕稍稍后仰,學生眼中的手腕后仰,是指尖和虎口向上屈腕后仰,正確的手腕稍稍后仰,其用意是為了讓兩手掌心略微相對,從而使手型更好得與球相吻合。拇指成“一”字,或“八”字,他們往往能做的到,但是,卻忽略了兩手呈半球型,在半球型的基礎上,拇指成“一”字或八字。
3.1.2 錯誤手型動作的糾正方法
(1)受個體差異性影響,學生在學習新技術動作時,因講解或自身理解不到位,難免會出現錯誤動作,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并不可怕,關鍵是怎么去解決和糾正這些錯誤動作,讓學生重新理解正確的動作要領,更快速的掌握技能。錯誤的手型動作是傳球教學中最常見而且是出現錯誤最多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手型動作的講述與學習,放在首位。
(2)徒手練習必不可少。將傳球徒手動作練習放在準備活動中,在每節(jié)課準備活動中或傳球前做徒手動作練習,是為了更好地形成肌肉記憶。
(3)拋接球練習。學生將球向上拋出,然后用傳球手型將球接住,接住后檢查自己手型是否正確,重復練習20~30次,可以用籃球、足球、輕實心球等輔助教具幫助練習。
(4)對墻、對地連續(xù)傳球。距墻40cm左右,對墻、對地連續(xù)傳球,邊傳邊檢查手型。
(5)兩人拋接(傳)練習。兩人一組,一人原地拋球,一人接(傳),練習剛開始時采用傳球手型接同伴拋來的球,待手型穩(wěn)定后可以變成傳球。
(6)輔助教學法,運用教具進行教學。用繩子牽拉大拇指,讓學生體會手腕后仰,掌心相對。
3.2 傳球擊球點錯誤動作分析與糾正方法
3.2.1 傳球擊球點錯誤動作分析
正確的傳球擊球點在額頭前上方一球距離處。比賽中球不能落地,因此對于參與者來說具有較強的上空判斷能力非常重要,而受人體生理結構的影響,空中判斷力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才能掌握,迫于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學生們幾乎無暇參與運動,更不會去專門練習這種能力。所以說,傳球擊球點錯誤動作的出現,在高校排球課程教學中也就不足為怪了。常見的傳球擊球點錯誤有,擊球點過前、過后、過高。
3.2.2 傳球擊球點錯誤動作的糾正方法
第一、擊球點過前。針對擊球點過前,可以多做自傳練習。在傳同伴拋來的球時,可以設定高度或隔網一拋一傳。
第二、擊球點過后,身體后仰。針對擊球點過后,可以讓傳球者增加傳球距離,要求球必須要傳到指定位置,且具有一定遠度;兩人對傳中,一傳出球立即用雙手觸及地面,可以解決傳球時身體后仰的習慣。
第三、擊球點過高。針對擊球點過高、可采用傳固定球練習,加深對動作的熟知程度。
3.3 傳球用力錯誤動作分析及糾正方法
3.3.1 傳球用力錯誤動作分析
研究表明傳球用力錯誤動作在傳球技術易錯動作中占37%,用力動作是傳球技術動作的重點也是其難點,力從腳下蹬地開始,到手指手腕的彈力結束,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用蹬地、伸膝、跟要、伸肘、手指手腕的彈力將球擊出,用力動作反應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依次由下向上,從腳下過渡到手指。此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傳球技術好壞的標準,也是傳球技術評定分數的重要指標。部分學生不好動,平時很少運動,身體協(xié)調性較差,在練習傳球時,尤其是身體協(xié)調用力環(huán)節(jié),就表現的相當痛苦,怎么傳都不對,怎么傳動作看起來都非常僵硬。當然還有些同學,不會利用蹬地的力量,只是靠手臂,手指手腕的力量傳球。
3.3.2 傳球用力錯誤動作的糾正方法
第一、傳球時只用手臂、手指手腕的力量,不會利用腳和腿的力量。針對這類情況,傳球前可坐在凳子上或坐在地上,傳球瞬間蹬地從凳子(地)上站起來將球傳出。
第二、傳完球后手腕向前撥動??勺屗麄冞M行自傳球練習或近距離對墻傳球練習,練習前設定相應的個數,讓學生連續(xù)不斷的重復傳球動作。
第三、傳球時蹬地動作與手臂伸肘用力不協(xié)調。建議多做傳球徒手動作練習,待動作熟練后,身體自然會協(xié)調,用力動作也會更加熟練。
4 結語
高校排球課程中傳球技術動作出現錯誤動作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較差、對傳球技術動作的理解能力不夠以及練習方法不得當造成的。傳球時手形成半球型、擊球點在額頭前上方一球處、身體協(xié)調用力以及手指的彈力將球擊出。在講述重難點時,把課堂節(jié)奏放慢些,所述內容更形象些,保證讓更多的學生理解動作,爭取在有限的課堂內掌握傳球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江海濤.排球技術分析的原理、原則與方法[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68-69.
[2] 蔡云飛.黑龍江省女子大學生排球技術分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91(1):108-112.
[3] 李應偉.試論現代排球技術發(fā)展的趨向[J].天中學刊,2003(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