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
摘 要: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也是我國民族精神重要的傳承載體之一,近年來,在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中,武術項目占據了重要地位,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武術文化教育及傳承的重要陣地,高校中的武術教學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教學成果卻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了提高高校武術教學水平的幾點對策,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推動武術事業(yè)和高校體育教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 武術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72-02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武術運動有著強身健體和道德內省的雙重功效,武術運動的推廣,不只有利于提高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水平,同時對于培養(yǎng)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傳承優(yōu)秀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推廣武術運動,既是擴充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校園文化的需要,也是傳承和發(fā)展武術運動的需要。然而,就目前我國高校中的武術教學而言,課程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不管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尚且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目前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目標定位不清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中的武術教學,過分看重學生們武術技術和武術套路的練習與培訓,注重短期的外在學習成果,卻忽視了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武術運動中的哲學性思維內涵和趣味性內容的挖掘也不夠深,這就導致學生們對于武術運動的健身信念往往不夠堅定,也不能在武術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這種教學目標定位不清問題的廣泛存在,已經背離了高校中開展武術教學的文化傳承初衷。
1.2 教學內容陳舊,課時安排不足
目前高校中雖然普遍開展了武術教學課程,但是由于重視程度的不足,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存在。首先,課時的安排不足,導致課程內容的開展比較緊張,教師在授課時很難循序漸進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能力,而是直接就開始帶領學生們進行套路的模仿,課程開展缺少了趣味性,教學內容缺乏了理論的指導和武術內涵的支撐,這種盲目的高難度動作的機械性訓練,要求學生對授課內容死記硬背,往往會形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教學成果的提升。另外,教材內容和大綱安排不能與時俱進,不與社會現狀結合,有時還會出現常識性錯誤,這就會造成大學生對武術運動的價值認識和常識認識不足,形成對武術運動的誤解。
1.3 教學方式守舊,缺少特色
目前我國高校中的武術教學尚未脫離固定的、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仍舊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單純模仿、枯燥練習的授課方法,這種方法嚴重限制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揮,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差異不重視,與學生的溝通方式過于死板;另外,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利用高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手段,教學的開展缺乏特色;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不到發(fā)揮,他們的獨特看法得不到陳述,難以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套路和武術風格,課堂氣氛沉悶。
1.4 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我國高校在招收體育教師時,往往陷入唯學歷論的誤區(qū),對于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水平考核不足,這就造成高校中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少之又少;有些高校中的武術教師,出身并非專業(yè),而是采用“臨時抱佛腳”的培訓模式短期訓練出來的,再加上不重視自身業(yè)務的提高,因此在授課時缺乏底蘊,“形似而神不似”,對于武術理論和武術內涵一知半解,對于學生的疑問也不能妥善解決,這就造成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引發(fā)了師生之間學習思路上的沖突和溝通上的代溝,無法默契配合地完成課程。同時,高校中專業(yè)武術場地、設施、器械的缺乏,也是武術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的原因之一。
1.5 評價考核方式不科學
目前高校武術的課程評價方式,往往以武術技巧的考察為主,過分關注最終的考核成果,體育成績的取得與整體武術套路的完成情況(動作是否標準、力道是否到位、是否熟練、是否連貫)有關,與武術理論的掌握、對武術精神的理解、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聯系不大。
2 提高高校武術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2.1 優(yōu)化武術教學教材,明確高校武術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所在,適當增加攻防結合的內容,以強調武術的技擊性和實用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提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并不斷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另外,要在教材內容改革和教學目標設定的過程中,重點突出課程的指標化和目的性,從而使教學的開展有的放矢。
2.2 合理增加武術課程課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武術的學習,除了外在的套路和技巧之外,還有很多隱藏且復雜的內容,比如武術的發(fā)源背景、歷史沿革、人物事件、流派特征、內涵參悟、武術思想等等,而武術精神融入到現代社會,又發(fā)展出了新時代武德、民族精神,衍生出了不懈奮斗、為助人為樂等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因此,武術的學習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系統性過程,需要高校從思想上提起高度的重視,做好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塑造和硬件設施的配備,為武術教學的開展提供最新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專業(yè)的運動場地,為教學活動的開展配備專業(yè)的訓練器械,從而為武術教學的開展提供強力的支持。
在教學方式上,高校應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改革方法,現今教育界廣泛推行的合作學習法、項目教學、探究式學習法以及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應用到武術課堂教學中來,不斷提升教學的科學性,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由于武術運動的特殊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競技性成分和娛樂性內容,或者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們展開討論、學習,提出一個集思廣益的結論,以此剛柔并濟的教學內容,塑造快樂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武術學習興趣。
2.3 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授課水平
高校應該重視教學人才的培養(yǎng),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外交流,不斷引進武術運動高手;對于現有的體育教師,高校應該加強培訓,鼓勵教師們進行交流切磋,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能力。對于武術教師自身而言,也要認真做好備課,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業(yè)務能力、改變教學思維、培養(yǎng)自己對武術運動的興趣,從而自發(fā)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工作,在工作中真正懂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體育教師還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采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觸更加專業(yè)的武術知識,從而促進教學成果的提升。
2.4 改革考評體系
高校應改變傳統的“唯結果論”的考評方式,對學生的武術學習成果應該堅持過程性與結果性并重、自評與交互式評論結合、理論與技巧能力綜合考查的原則,不斷放寬評價范圍,在最終考核結果中加入學生武術學習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情況,從而幫助更多的學生樹立起武術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實現武術教學水平的深層次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偉民,鞏志囡.論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12):30-31.
[2] 李岳.淺析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8):164-165.
[3] 楊麗娜.解析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4(3):142.
[4] 張寶瑞.高校中武術教學的現狀研究與對策探討[J].才智,2014(33):207.
[5] 錢曉艷.高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2013(3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