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勇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中,以前的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作業(yè)練習”這樣完成一個教學循環(huán)的過程不僅教學效率低,而且由于學生以前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所以也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不太好,探討如何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 鍵 詞] 項目教學法;學習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7-0144-01
日常教學中,我常常感到有時教學比較費力,明明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教材的要求對于相關的知識點都講解了,自我感覺講的也不錯,但學生反饋回來的情況卻并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么?從教材來看,我認為應該挖掘課程資源,使之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對教師來講,學生不想學習,能不能換種方法,引著學生走呢?學生不想學習是因為學習內容對學生沒吸引力,學習氛圍不濃厚。那么我們能不能讓學習內容對學生有吸引力,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氛圍呢?綜上所述,我們要尋找一種方法,把教材、老師、學生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教學達到它的目的與效果。當然,不同的老師能尋找到不同的方法,這因人而異,而對于我來說,項目教學法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么我選擇項目教學法呢?因為,就我對項目教學法的理解來看,項目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來源于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整個教學教程中,學生是教與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或引導者。而項目教學就是一種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強調在合作中學習;在不斷解決疑難問題中完成知識的建構。我認為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改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成為教與學的主體。人類學傳統(tǒng)情境學習理論提出了“學習是實踐共同體中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也就是說人的學習是從新手到熟練者再到專家的軌跡前進,即從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者逐步成為共同體中的核心成員。而項目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情境下,通過多元方式參與到工作過程中,完成工作任務,并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與教師、學生的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從新手成長為專家。這樣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綜合上面所說的,我認為項目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能把教材、教師、學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能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既然是一種好的方法,那么要怎么應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認為要想讓項目教學法在教學當中獲得好的效果,在應用中還是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下面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項目教學法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項目內容的確定;
(2)項目的布置;(3)項目的實施;(4)項目的結果與評價。下面我就從這四個方面分別談談我的看法。
一、項目內容的確定
這個部分要挖掘課程資源。在我國,課程資源較單一,所以教師在確定項目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聯(lián)系身邊的事,緊貼學生的生活來開發(fā)課程資源。若教師有在相關企業(yè)實習的經歷,這樣在確定項目內容的時候更能比較有現實性、有針對性。這樣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感到學有所用;要有綜合性,能把相關的知識技能大部分整合進去,這樣學生學習才覺得連貫,一脈相承。
二、項目的布置
這部分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團隊合作學習為基礎,營造一種學習氛圍。所以在這一部分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不僅是對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而且在一定范圍內還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新的實際問題,以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技術實踐能力,養(yǎng)成愛動腦的習慣。除此之外具有一定的建構性。重視合作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了知識,而且積累了活動經驗,學會團隊合作,享受團隊合作帶來的樂趣;而且通過共同探索,積極討論創(chuàng)造出一種學習氛圍,給學生發(fā)揮其學習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三、項目的實施
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只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與指導,并對項目中學生提出的新知識進行講解。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且對于結果不做指定的要求。這時教師已經不再是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從而讓學生具有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為了防止教師以把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只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這樣又變成了以前“填鴨式”的教學,這樣不利于項目實施,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項目的結果與評價
在這一部分對于項目的結果的評價應是多元化的??梢赃M行成果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做適當引導,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認同感和尊重,以保持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實踐活。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讓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chuàng)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
以上就是我對項目教學法在應用中的一點經驗之談。當然,以上論述只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實際情況影響,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也許達不到各位教師所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此希望得到各位的批評與指正。
參考文獻:
[1]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2007(11).
[2]程有娥.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