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 目的:探討心電向量微課教學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效果。方法:162例學生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均分為普通組和實驗組,兩組學生在性別比例、年齡等基礎信息均無顯著差異(P均大于0.05);普通組接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實驗組在普通組的基礎上,增加心電向量微課教學。結果:與普通組得分(67.45±11.87)比較,實驗組得分(76.53±11.53),顯著高于普通組。結論:在心電圖教學中,結合心電向量微課的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現(xiàn)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物流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3-0126-02
診斷學是醫(yī)學生由基礎課程向臨床課程過渡的橋梁學科,是學習臨床各學科的基礎。其中心電圖是診斷學教學的重難點,但是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加上課時有限,老師采取“填鴨式”教學,學生上完課后常常是一頭霧水,稀里糊涂。再加上心電圖理論知識抽象,圖形千變?nèi)f化,現(xiàn)有的診斷學教材對心電向量與心電圖的關系講解內(nèi)容不多,而是直接給出結論,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并未真正理解圖形形成的原理,只為應付考試,并未達到教學目的。
在教學內(nèi)容不能減少,學時數(shù)又無法增加的情況下,筆者根據(jù)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學生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這一特點,制作出心電圖心電向量微課教學內(nèi)容,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心電圖、掌握心電圖基本知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擇2016~2017年參加診斷學學習的學生共計164例,其中男58例,女104例,年齡18~23歲,均為在校學生。按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普通組82例,其中男29例,女53例,年齡(21.57±1.26)歲;實驗組82例,其中男29例,女53例,年齡(21.57±1.23)歲。兩組性別、年齡無顯著差異(P均大于0.05)。
(二)教學方法
實驗組與普通組共同進行大課及見習課的學習,學習內(nèi)容和方式完全相同。實驗組在接受心電圖大課教學之前,通過學校微課平臺學習心電向量微課,微課總時間約為20~30分鐘,可隨時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1.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
心電圖教學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大課授課4個學時,見習課授課5個學時,大課為同一教師授課,見習課均由具有相同資質(zhì)及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授課帶教。
大課授課主要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從正常心電圖入手,講解各波段的組成及命名原則、圖形及正常值,再分別講述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電圖,分析心電圖的順序、要點。
見習課要求學生分組完成心電圖的規(guī)范化操作,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分析正常心電圖及異常心電圖的圖形特點。
2.微課內(nèi)容
在上述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實驗組增加傳統(tǒng)教學前的微課授課。其主要內(nèi)容為:心電圖是記錄心臟電活動的圖形,是每一個心肌細胞電活動的綜合向量。心臟是一個立體的空間結構,使得心電向量也具有空間性,隨著時間的變化,心電向量為一空間的向量環(huán)。在微課的演示中用形象的三維立體動畫展示,便于學生理解。而要把這一立體向量記錄到心電圖紙上就需要用到投影的原理。微課通過動畫展示投影就像手電筒分別在向量環(huán)的背面、上面照射,把向量環(huán)投影到額面和水平面,一個三維的向量就變成了這兩個平面的二維向量。心電圖肢體導聯(lián)及加壓肢體導聯(lián)記錄的是水平面的向量,胸導聯(lián)記錄的是額面的向量。二維向量分別在每一個導聯(lián)上再次投影,就形成了一維向量。
通過微課短短20~30分鐘的演示,心電活動到心電圖之間的橋梁就構建起來,為心電活動三維空間概念思維的建立和自行推導心電圖波形奠定了基礎。
(三)考試方法
所有學習內(nèi)容結束后進行考核,內(nèi)容為心電圖基礎理論知識及閱圖診斷,滿分為100分,兩項內(nèi)容的比例為3:2.
1.心電圖基礎理論知識考試:正常心電圖圖形及正常值,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電圖的診斷要點。
2.閱圖診斷考試包括正常心電圖及常見異常心電圖,內(nèi)容覆蓋房室肥大、期前收縮、心動過速、顫動和撲動、房室及束支阻滯、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實驗組考試得分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見表2)
三、討論
醫(yī)學課程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繁多,學生常常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如何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思考問題,是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本人從事多年的心電圖教學,深知除了讓學生記住基本知識外,還要深刻理解波形的由來,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滿足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心電圖是心電向量隨著時間變化形成的圖形,波形的振幅大小與向量的大小有關,而向量的大小與參與的心肌細胞數(shù)量有關。心房的心肌數(shù)量少于心室,因此P波的振幅一定小于QRS波。而心室肌細胞中左心室細胞較右心室細胞多,所以QRS波形以占主導地位的左心室肌細胞產(chǎn)生的向量為主。這樣,學生對心電圖整體波形的把握就容易一些。
在講到P波的方向時,用心電向量可以推導:因心臟產(chǎn)生電活動最先發(fā)生的部位是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的竇房結,它首先激動右心房,然后激動左心房,再沿結間束傳導至房室結。因此,向量的方向在額面是由右上指向左下,在水平面是也是由右到左的向量,從而推導出P波在與之方向相同的Ⅰ、Ⅱ、aVF、V4-V6導聯(lián)直立,與之方向相反的aVR導聯(lián)倒置。在講到交界性期前收縮時,因異位興奮點位于交界區(qū),產(chǎn)生的心電向量由左下指向右上,故P波的方向在相應導聯(lián)與正常的竇性P波相反。相對于房性期前收縮,交界性期前收縮因距離竇房結較遠,不影響竇房結發(fā)放沖動的頻率,故代償間歇完全。由此也可以推導出房性期前收縮的心電圖特點。
根據(jù)前面的P波形成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QRS波的特點:心室肌細胞除極產(chǎn)生的綜合向量指向左下后,在額面向量指向左下,在水平面指向左后,故在肢體導聯(lián)中,Ⅰ、Ⅱ導聯(lián)與其方向一致,描記出主波向上的波,aVR與其方向相反,描記出主波向下的波。在水平面電軸,與V6導聯(lián)的方向最接近,故QRS波的主波向上,與V1導聯(lián)的方向相反,故QRS波的主波向下。
以此類推,通過心電向量來分析心電圖,很輕松就能讀懂記住房顫、房撲、心動過速、房室及束支阻滯、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電圖。
總之,雖然學好心電圖不是在短短9個課時的時間就能實現(xiàn)的,還需要不斷地實踐。但通過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心電向量引入,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解釋心電圖,結合心電向量微課教學不失為一種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潘祥林,王鴻利.診斷學的任務與發(fā)展方向[J].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創(chuàng)刊號),2013,1(1):8-9.
[2]李改.《診斷學》心電圖教學體會與展望[J].課程教育研究,2015,25(9):237-238.
[3]李佳蓓,黃嵐,王江.臨床診斷學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新理念[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2017,10(1):111-113.
[4]李康妮.心電向量在心電圖見習課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7,46(7):99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