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波
【摘要】傳統(tǒng)的高效體育教學模式局限性較大,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迫切地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而體育俱樂部作為一種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的體育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較為突出,可以改善場地器材短缺問題,促使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本文就長春市高校俱樂部教學進行分析,分析學生參與情況,嘗試提出建議推動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
【關鍵詞】高校;體育俱樂部;終身體育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不同程度上的變化,而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則成為當前高校普遍應用的體育教學模式。高校體育俱樂部強調滿足學生個性化體育運動需要,根據(jù)自身的興趣、特長和愛好來選擇運動項目。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有助于加強教學雙方優(yōu)勢互補,為終身體育習慣養(yǎng)成打下堅實基礎和保障。通過數(shù)據(jù)調查,對學生體育俱樂部參加現(xiàn)狀進行分析,可以為后續(xù)的高效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支持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抽取長春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四所普通高校,包括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吉林體育學院、吉林農業(yè)大學,以及東北師范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吉林建筑大學和吉林農業(yè)大學發(fā)展學院。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調查法。通過高校圖書館收集和整理國內外體育俱樂部教學相關文獻資料,登錄知網(wǎng)、維普、龍源、萬方和道客巴巴等學術網(wǎng)站,搜集相關體育俱樂部教學資料,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2)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文件,主要根據(jù)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要求,遵循相應的社會調查原則。隨機抽樣遵循隨機性、獨立性和不可重復性特點,向被調查高校學生發(fā)放問卷700份,回收690,回收率98.6%;其中有效試卷686份,有效率98%。通過檢驗證明,本次問卷調查符合問卷設計的信度檢驗要求,可信度較高。
二、結果與分析
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興趣差異顯著,喜歡的包括55%,一般興趣的有37%,8%的學生不喜歡參與體育運動,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參與積極性較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體育俱樂部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一)大學生參加的體育項目類別
高校大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主要包括競技性(10%)、健身性(22%)和娛樂性(38%)幾種,表明大學生希望從體育鍛煉中娛樂放松,強身健體。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可以滿足學生體育運動趨向性,在具體體育項目設計中遵循健美功能和娛樂功能。而在大學生為什么參加體育俱樂部原因來看,主要包括獲得學分18%、鍛煉身體58%,結交朋友的為5%,其他的有19%。盡管高校體育課是必修課,但是高校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應該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在完成基本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二)高校體育設施是否滿足大學生體育健身需要
在被調查高校大學生群體中,滿足的有16%,并且被調查的高校是長春市體育設施較為完備的學校。從中可以了解到,體育運動設施可以基本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但是隨著高校擴招后學生數(shù)量急劇增長,對于新時期高校體育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大學生期望的體育俱樂部運動方式
高校俱樂部體育教學中,以往教師模式主要是以學生被動式學習為主,通過活動來參與其中。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教學為主的體育俱樂部運行方式為6%、活動為主45%、相互交換45%、其他4%。故此,體育俱樂部運行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和空間。
三、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俱樂部型教學模式,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推進和完善教育理念。如果枯燥教學模式可能抑制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需要結合學生個性化興趣和特長選擇體育課程,可以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完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基礎條件,促使教學活動可以高校展開,促使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同時,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
參考文獻
[1]謝慶偉,秦華奇.運用ISO構建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01):99~102.
[2]劉志敏,丁振峰.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的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探索[J].體育與科學,2016,21(0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