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姝
有效教學是教育界的永恒話題,一直被教育工作者所關注。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睂τ趯W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其知識來源大多是課堂,我們應從生命的層次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一、指導學生朗讀,發(fā)展學生思維
學好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途徑是培養(yǎng)語感,而朗讀,就能有效地養(yǎng)成語感,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的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讀”了,瑯瑯的讀書聲回蕩于課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并重,教師都能根據(jù)教學需要并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墒俏覀?nèi)绻蛔非笞x的數(shù)量、形式,那只能算是低效地、甚至是無效地讀。語文課上的讀,更應講究讀的質(zhì)量,讀的實效。
如我在一次教研組的自主研修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案例(《“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蘇教版三下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前,教師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誰能在橫線上加一個詞,爸爸是怎樣說的?(爸爸_______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學生讀完以后各抒己見。
生:我填“嚴肅”,爸爸嚴肅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爸爸,今天你怎么變得這么嚴肅?平常你可不是這樣子跟我說話的。(眾笑)
生:因為你沒到規(guī)定時間釣到大鱸魚,所以你得放了它。
師:不就差兩小時嗎?你把表撥快點,不就行了?
生:那怎么行,沒到就是沒到!
師:爸爸,又沒人看見,這事天知地知,爸爸知,我知,你不說,我不說,誰知道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
生: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得遵守規(guī)定。要自覺遵守?。ū娰澷p)
師:一定得放?
生:得放!
師:哎,只好放了……(作可惜狀)好一個嚴肅的爸爸,好一個自覺遵守規(guī)定的爸爸!這個“嚴肅”填得好!還可以填什么?
生:爸爸嚴厲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生:爸爸低沉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生:爸爸斬釘截鐵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
這一案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只有融入了兒童的精神世界,才會是“鮮活”的?!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堂上的讀,要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要與學生的天性合作。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快樂中安安靜靜地讀,扎扎實實地讀,有滋有味地讀,讓學生讀出語文的味兒來!
二、引導學生移情體驗,課堂生動活潑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同一幕話劇,學生永遠是話劇的主角,課文是劇本,教師是編劇和導演。我在語文課堂上,或故事引路,或問題置疑,或朗讀品味,或咀嚼吟詠,或情境再現(xiàn),或聯(lián)想想象等等。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還不甚了解,教師再好的講解,學生也不可能真正地領會和接受。一堂好的語文課需要編劇和導演的精心策劃,演員的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才能熏陶、感染學生,讓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達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我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移情體驗和角色激情扮演,從而讓學生內(nèi)化文本,移情體驗,真正領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
我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睂W生對于“大家”的表現(xiàn),只是流于表面,不能通過文字形成具體表象。于是我緊緊抓住“轟動”一詞,采用角色扮演來披文入情。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老百姓、政府官員、軍人,他們各會有什么表現(xiàn)?學生的表現(xiàn)可精彩了,他們有的奔走相告:“號外,號外,詹天佑接受了修建京張鐵路的任務了!”有的喜極而泣:“咱大清國也有能人啦!”有的焚香禱告:“老天爺,您保佑詹大人吧!”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無不激起對詹天佑的敬仰之情,對他才干由衷地佩服。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們從實踐中體現(xiàn)學習的樂趣,比我們空洞的講解更有創(chuàng)意也更有效。同時,也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使課堂更具活力。
三、訓練突出重點,學生有所收獲
一節(jié)課也就四十分鐘,每一篇課文蘊含的內(nèi)涵、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又是那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抓住重點,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與其在課堂上講那么多而都講不透徹,不如抓住重點,扎實有效,講透講深入,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比如我在教學《剪枝的學問》一課時,學生通過預習,就能讀明白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剛把課題寫到黑板上,他們就開始嚷嚷:“這一課我們都會了?!焙⒆诱f的也沒錯,因為這篇課文確實淺顯易懂,農(nóng)村的孩子,對這些農(nóng)活兒也不陌生,有些孩子自己家里就種著桃樹。于是我就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道理上,先不去輔導學生,直接指名,讓他們說說這一課蘊含的道理,然后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有的學生說:“只有狠心地減去不需要的東西,才會更好地發(fā)展?!边€有的學生說:“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我們留心,都能有所收獲?!薄m然他們看問題的角度、答案各不相同,但是學生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啟發(fā)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跟課文中的道理一樣呢?”通過討論,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明白了課文的道理了。
古詩云:春江水暖鴨先知。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本要求。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文本和自我體驗,調(diào)動了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想象世界,激活了他們的思維,獲得對文本最深刻的領悟。那種摒棄富有豐厚底蘊的文化,摒棄學生個性的自主體驗,不能讓學生心靈悸動、詩意飛揚的語文課,肯定是蒼白干癟、索然寡味的。語文教學,應該呼喚學生自主體驗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