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港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我國逐漸加大了對教育行業(yè)的投入力度。新課標實施后,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解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地解讀文學作品,培養(yǎng)其文學素養(yǎng)。
一、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探究
從上個世紀后期開始,社會各界人士就對我國語文的基礎教育抱有質疑和反對的態(tài)度。這也導致了中學的文學教育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窘境,中小學生對于藝術和文學的學習能力不高,對于文章的審美和品味能力下降,甚至連最基本的閱讀能力都未得到明顯的提高。在反對之中,社會人士意識到了問題的根本所在,一方面是語文教師所掌握的文學理論知識相對陳舊,進而使得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制定和內容方法解讀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文學理論的研究探索與中小學的教學研究目標不在同一層面,進而使得兩者朝各自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是眾多中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還滯留在“文章的主題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的教學模式上。這樣就使得一些中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無所適從,大多都不清楚自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某篇文章作品的時候,對于自己應該如何閱讀文章、怎樣分析文章毫無清晰明確的學習方法。
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為例,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散文對于中國現代教育和語文教育有著很深的影響。從《荷塘月色》的文學解讀情況來說,社會各界人士對其的評價不僅有贊譽的態(tài)度,也有著批判的態(tài)度。比如,文章中這句“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很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比~圣陶先生就對此評價稱文章作品有些做作,而且對于語法上的修辭太過于在意,使得文章不夠生動自然。楊昌江先生對此的評價卻是寫景散文的意境十分優(yōu)美。而隨著八十年代之后西方文學作品的引入,使得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文章受到了更為多元化的解讀。
二、從不同時期中分析探究
中華民國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就主張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形式的文章。胡適先生曾經提倡過白話文應該取代文言文學,這是社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白話文作為中國文學協(xié)作工具。在這個白話文形勢的推進下,很多作品以白話散文的形式出現。自從上個世紀,傳統(tǒng)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就已經受到了很多制約,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學情況已經不容樂觀,這就使得社會各界人士開始號召在一定的時期內將語文教育中的文章作品轉變成學生都能看得懂,都能理解的文章。建國時期的“雙百”方針使得文學創(chuàng)作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種表現形式,而是允許不同風格、不同形式、不同題材的作品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作。改革開放以及新時期的文學現狀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對于中國的文學和西方的先進文學都采取了積極的態(tài)度,并且因為西方文學的大量引入,促進了我國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社會發(fā)展相互適應。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定居北京之后創(chuàng)作的,至此社會上也出現了眾多對于這篇散文的解讀。有學者認為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作品風格與自身的性格相似,“清”“充滿了詩意”。一些文學研究會的成員也稱其為除冰心女士之外的優(yōu)美文字作家。但是社會上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作品過于做作,這也引起了社會上各界人士對于“美文”的思考。很多青年人喜歡閱讀這篇散文,因為他們認為這篇抒情散文描繪出的景色十分優(yōu)美,字里行間都充滿著濃濃的詩意。
三、從教學學習中分析探究
在眾多優(yōu)秀的散文被選為中學語文的教材之后,很多語文教材的開發(fā)人員、教師以及學生都對其較為喜愛,特別是對于一些優(yōu)秀散文作品的教學解讀也越來越多。在上個世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曾作為“景物描寫”的文章選為教材,這也算是對于新興散文最早的教學解讀。對于文章的整體結構分析,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描寫的先后順序對其進行梳理,然后再分析出文章的層次結構,進而掌握文章的主體內容。另外對于景物的描寫通常需要有參照點,選取不同的參照點就會有不同的描述手法,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悟。
例如,《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就是朱自清先生以荷塘為參照點進行描述的,先描繪出荷塘的環(huán)境,之后描繪出荷葉以及荷花,最后描繪出了月色之美,進而將荷塘色之間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來。作者大概就是在這一瞬產生了感悟,進而使得這篇散文讓人覺得充滿了詩意,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這也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充分領悟作品所描繪出的意境,以及對于意境的描寫手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并提高其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語文與文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互相吸取先進的科學要素,又彼此完善。《荷塘月色》一文對于語文學科的發(fā)展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同時該文的教學內容也是經過了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的?!逗商猎律芬晃闹形膶W解讀的方法使得相關的文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改變,并且對現代文學的教學模式也有著一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