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激發(fā)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動機教學策略一直在二語習得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在二語動機理論模式的關照下,探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課堂動機策略,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二語學習動機,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二語動機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12-01
自 Gardner & Lambert (1959[1], 1972[2])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對二語學習者的動機進行研究后,學習動機研究已發(fā)展成為一個重要的二語習得研究課題。二語教學中已經有了豐富的學習動機研究模型和成果。課堂作為師生直接教學的第一學習場所和情境,在學習動機的內化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語學習動機策略建議中也都強調要營造合適的課堂來激發(fā)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教學情境層面。第一,增進師生交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可謂教師的“一言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刹捎谩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法,鼓勵學生以提問、回答問題、參加小組活動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學習主動性。第二,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幫助學生組建優(yōu)勢互補的3-6人合作團隊,通過辯論、解決問題、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其次,多媒體網絡教學。利用網絡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社區(qū),促進學生學習。
張正東教授[3]和文秋芳教授對動機的分類思想模式如出一轍, 他們分別認同將動機分為內部 /外部動機和深層 /表層動機[4]。大學英語教師可以統(tǒng)籌兼顧地使用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激勵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外在動機而言,教師要努力做到:1.變獎勵為激勵。對于學生常規(guī)學習的獎勵應注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可以給學生獎勵小禮物,但是禮物的選擇應該盡量個性化,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從而形成更強烈的學習愿望。2.發(fā)揮表揚的激勵作用。教師的表揚應該有一定的標準,不能是隨意的,無條件的,因為只有學生真正付出努力從而得到的表揚才會使他們產生由衷的自豪感和奮發(fā)圖強和努力學習的動力。3.注重課堂師生互動,促進師生交流,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就內在動機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多樣化,涵蓋聽說讀寫譯等方方面面,綜合提升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2.采用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教學模式,取代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勵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教師應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的自主需求。3.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建立溫暖和諧的學習共同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歸屬感,促進學習進步。通過拉近師生關系,如給予學生一對一的輔導,組織課外學習活動等行為,可以建立理想的師生關系,促成學生的勤奮向學。4.促進學生工具型動機向融合型動機轉化。當前我國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外語學習主要受外語證書類考試、求職等工具型動機的影響,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差強人意。如果大學英語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催生學生的內在融合型動機,這將大大提高英語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多滲入跨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認同感,那么學生自然會在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中產生發(fā)自內心的對英語語言的喜愛。
當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大班教學為主要形式。由于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大班教學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感較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掣肘了教師動機教學策略的有效使用,比如教師很難給每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要使動機策略真正發(fā)揮作用,教師應該在教學情境層面增進師生交流,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平臺,使技術真正融入教學。與此同時,綜合運用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激勵策略,促進學生工具型動機向融合型動機轉化,從而成功激勵學生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Gardner, R.C. & W. Lambert. Emo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9, 13(4).
[2]Gardner, R.C. & W. Lamber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72.
[3]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3-5.
[4]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2):28-30.
作者簡介:
高敏娟(1992-),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學法,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