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新課標》指導下,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要精心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關鍵詞: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一節(jié)課我覺得準備充分,知識講解透徹,應該有個好的教學效果。而事實上呢?教學效果卻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高度集中。其二,學生缺乏興趣,主動參與不夠。其三,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活動中,通過對高效課堂理論和實踐的學習,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新課標》指導下,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我的思考和體會是:
一、精心做好課前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條件。上課前,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認真制定好教學目標。要設計有明顯梯度的問題與練習。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準備充分,引導得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高,課堂氣氛就活躍,效果就非常明顯。但是如果沒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課堂效果就不好,就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學習。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教學設計時認真推敲,要杜絕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合適,也要避免兩種現象,過多或太少。提問過多,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和接受;提問太少,學生就缺少參與的機會,最終會失去學習興趣。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fā)性,要能使學生發(fā)現問題,總結規(guī)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高課堂效率。問題要能兼顧每個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點,以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要通過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選擇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fā)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課件、學生表演、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地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其符合教學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zhàn)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真實性、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有效性,使分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身心愉悅的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課堂中注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有幽默感,要優(yōu)化語言藝術,在授課時要用恰到好處地經典評論,抖個打破常規(guī)的包袱,這樣不但不會影響教學的連貫性,反而會讓緊張的課堂充滿生機,讓更多的孩子對知識多了一份執(zhí)著與沖動。相反,有的教師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教師還要講究評價藝術,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要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五、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手段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文章難點處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快速理解文字的深層含義,并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方便的利用歷史資料和現實資料,擴大課堂的知識容量,而且還可以通過畫面、聲音等多種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信息通道,能夠使學生視聽結合,虛實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引起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達到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的效果。
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與日常社會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所以,我們還要將語文融入到生活中去。比如在教學《小小的鄉(xiāng)村》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鄉(xiāng)村去看一看,感受鄉(xiāng)村的變化和魅力。如針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我的家鄉(xiāng)》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旅游景點、名優(yōu)特產等,還可以調查家鄉(xiāng)的昨天與今天,觀察家鄉(xiāng)正在發(fā)生的變化。在調查的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手抄小報小報、當小導游、小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方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這種實踐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質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fā)芽、開花、結果。
總之,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精心設計導學案,為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智慧,教師要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進行教學,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靈活處理教材,創(chuàng)新教材;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真實、趣味、有效、直觀、形象。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