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書芹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作者進行實踐研究,本文講述了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幾種探究模式的分析,通過課堂實踐案例剖析,對探究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探究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94-01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和演示操作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的地位。課堂中往往教師講解多,學生互動少;教師演示操作多,學生動手操作少;通過教師直接給出的結論多,通過學生思考探究得到的結果少;這樣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課堂效率不高,學生上機只會簡單模仿教師的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所以教師要敢于轉變教學理念,勇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是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探究引導者、問題指導者。
一、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信息技術課一般在計算機網絡教室進行授課,教師機和學生的計算機互聯互通,學生在探究學習碰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內部局域網訪問教師機,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源,通過電子舉手獲得老師的單獨指導。校內服務器為學生提供作品展示、交流討論服務,為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便利的平臺。學生還可以通過訪問互聯網,獲取網絡信息資源。教師通過多媒體廣播演示系統(tǒng),可以實現對全體學生廣播、監(jiān)看,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完備的硬、軟件環(huán)境為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實施條件。
二、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分析
1.自主探究模式分析
自主探究學習,目的是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應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一些相關資源,如:電子教材、課件、錄屏視頻等,同時引導探究學習的方向。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念,在自主探究中進行不斷地摸索、試探,最后得到探究的答案。例如在《制作電子板報》教學時,對“文本框格式”的設置是教學的難點,文本框的設置含“線條與顏色”、“版式”、“大小”等諸多項目的設置,再細分每個項目設置,可以組合出幾十種的設置效果,如果教師進行逐項演示操作,不但占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學生體會不深,教學效果不好。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操作,通過不同設置組合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對學生進行個別化、差異性指導。教師還可以通過廣播演示系統(tǒng)監(jiān)看學生操作,發(fā)現共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指導。Word中“藝術字”格式設置、“圖片工具欄”的使用、Excel表中的“單元格屬性設置”等內容都非常適合這種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學。課堂實踐證明:這種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學生上機操作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
2.協作探究模式分析
《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要求注重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每一單元都安排一個“主題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協作探究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例如在《制作電子期刊》教學中,通過個人自主探究,在短時間內很難完成,這時就需要通過小組進行分工協作,共同探究完成任務。探究前可實體分組,也可以虛擬分組,然后任務分工,小組中有人探究版面風格的設計,有人探究圖片素材的加工,有人探究期刊目錄的制作,制作過程中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最后組合成一個作品。信息技術環(huán)境為小組協作探究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小組成員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流討論,展示作品,這種交流討論甚至可以延伸到課外。在協作探究學習中,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學生之間協作探究,雙方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啟發(fā)補充,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從而使學生了解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教師可以加入到各個協作小組,教師的角色既是主題活動的參與者,更是探究活動是引導者,為探究目標提供方向,為探究形式提供方法。這樣不僅提升了課堂活動的組織效率,而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任務探究模式分析
任務探究是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必須和具體的任務相結合,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究或協作探究學習,在探究中掌握知識點和意義的建構,最后完成任務。例如:《探究函數的應用》一課中,教材巧妙地把公式法、數據填充、Excel函數等知識點,隱含在“我?guī)蛬寢尮苜~本”和“統(tǒng)計電腦比賽的成績”這兩個具體的任務中。教師分析任務,協助學生找到探究方法和途徑。學生在上機探究操作中要學會解決碰到的問題,學會使用不同途徑和方法完成任務。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設置了許多探究學習的內容,如:探究信息的編碼,探究電子表格數據的填充,探究數據圖表等。它們都是以任務探究的模式,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4.問題探究模式分析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恰當的、適合探究的問題,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探究操作中,一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一邊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里可以討論,可以假設,可以不斷嘗試,往往一個問題的解決有多種方法。例如:如何統(tǒng)計期末成績表中七科成績總分?觀察學生探究過程有三種:一是利用前面所學知識,用公式法計算;二是通過插入求和函數,通過函數法計算;三是先選擇數據區(qū)域,通過工具欄自動求和“∑”按鈕直接統(tǒng)計。探究活動結束后,通過總結比較得出:對于連續(xù)數據區(qū)域,第三種方法顯得更加快捷方便。這樣,學生不但在問題探究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實踐探究中提升了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不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學生探究能力。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帶來教育的不斷變革,智慧教室正在興起,翻轉課堂正在嘗試,Moodle平臺正在應用,信息技術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還在不斷實踐研究中,大家一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前行。
參考文獻
[1]陳蘭芳.探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實施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5,08:180.
[2]張彬.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問題探究式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B].《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第30期071002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