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榮
摘 要: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穩(wěn)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本文主要論述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及因材施教原則,簡約、直觀、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實現(xiàn)課堂交流的多向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表現(xiàn)教師的教學風格。
關鍵詞:教師;教學風格;因材施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的教師思辨能力強,善于調動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質疑思考的空間;有的教師語言生動幽默,能夠深入淺出、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有的教師善于寫畫,簡明的線條、概括的板書,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因此,教師良好教學風格對學生的教育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就教師教學的風格淺談拙見如下:
一、平等待生,因材施教
學生是教學中的個體,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專屬個性,教師要等同對待每位學生,以學習成績最低或最高的同學為標準是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在學習上教師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全體學生,這是教師最基本的教育教學方法,要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做到既能關注全體,又能兼顧個體。
二、多份表揚,激發(fā)學生
絕大數(shù)的學生都需要教師用表揚的方式去激發(fā)他們的內在潛能與上進心,教師要主張“課堂是學生表現(xiàn)自我,體驗成功、自信、快樂的地方”。努力創(chuàng)造讓學生表現(xiàn)自我,體驗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老師的贊賞中、同學的掌聲中,獲得成功的課堂體驗,從而產(chǎn)生學習信心和興趣。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并適時提醒,讓他們盡量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去認真聆聽和學習。
但且記不要只表揚那些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我門要關注的是全體,多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這樣就會讓學生對學習、生活更快樂更有信心,更具活力和進取精神。
三、課堂教學,簡約明了
“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對我們來說一直是個難題”,簡明扼要對教師來說是一種修煉和積累轉化的教學技能,教師如能將知識點簡約高效地進行教授和傳達給學生,這樣的教師基本可稱之為教學能手了,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不是越來越簡單而是越來越復雜,那么這位教師離“庸師”也不遠了。課堂簡約化原則,應注意簡約不等于簡單,那種上課隨便講幾句,放任學生漫無目的地“自由學習”的課堂是低效的不可取的課堂,這樣的教師是不負責任的、不合格的教師。
四、形式多樣,直觀教學
(一)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通過實物進行教學,直接將對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在學習日常生活中比較生疏的內容時,實物直觀教學能真實有效地為學生提供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所必須的感性經(jīng)驗。另外,到實地參觀也是實物直觀的最好途徑之一。
(二)影像直觀。影像直觀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包括圖片(教材插圖與課堂板畫)、圖表、模型、幻燈、錄音、錄像、電影、多媒體技術等進行輔助教學,影像直觀相對實物直觀更具有不受實際條件限制的特點,可以彌補實物直觀的不足。
(三)語言直觀。語言直觀是教師運自己的語言,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直觀的教學效果。語言直觀的運用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
(四)知識直觀。是指新的知識如果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現(xiàn)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延伸、拓展、聯(lián)想、遷移得來的,這樣的知識形成過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直觀的基本原則也是將復雜的問題解答用直觀的形式簡約講解,把我們所要講授的知識“簡約而不簡單”地傳授給學生。
五、課堂提問,注意技巧
教師在教學中藥善于適時提問,啟發(fā)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后發(fā)表見解。提問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不能用個體思維代替全體思維;不能用教師提問代替學生提問;不能在多教學生尚未進行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下就給出答案;不能用標準答案去扼殺不同意見;不能提出超過大多教學學生能力的問題;不能提出過多過于復雜的問題。
六、以生為主,培養(yǎng)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和主人這一核心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屬于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教師決不占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學過程應圍繞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來進行。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擁有五種課堂權利,即:自由閱讀課文的權利,獨立思考問題的權利,自由質疑相互釋疑的權利,獲得教師個性化指導與激發(fā)的權利,得到同學互幫互助的權利。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先同學后老師”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有疑問先找同學幫助,后找老師指導,做完作業(yè)先讓同學批改后讓老師批閱的好習慣,堅決改掉有疑問停筆等老師解答,做完練習等老師批改的不良習慣。
七、課堂交流,師生互動
近年來,基礎教育課程改學提倡開放式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有一個關鍵詞就是“互動”。對課堂要求多項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已成為新課改的亮點之一,師生互動關鍵是思維互動而不是形體互動,是全體互動而不是部分互動。教師可在班級授課時建立學習小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做法?;釉谡n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學力差異”,為后進學生及時解決學習困難提供有力保障。
總之,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優(yōu)秀教師有著優(yōu)良的教學風格,優(yōu)良教學風格可以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教師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