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
摘要:在高校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系統(tǒng)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具有獨特作用。這門課程一大難點就在于教學內容的整合,這種整合要綜合考慮三大理論成果和最新理論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系統(tǒng),這符合“概論”課的教學目標,逐漸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概論”;教學內容;整合
將“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兩門課程整合成一門“概論”課程是中宣部和教育部做出的決定,在各大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2005新課程教學提出的要求。深入分析“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是教師在“概論”課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充分認識三大理論成果教學內容整合的意義
分析“概論”課的理論淵源、發(fā)展歷程,都能反映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把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等串聯(lián)起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緊密的結合,最終促成三大理論成果的誕生,也就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思想來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同時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表明三大理論成果一脈相承,同時也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將三大理論成果融合在一起,教師就可以從整體上抓住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觀念,從而能使學生充分掌握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它們的總體特征,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內涵和重要價值。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體會堅定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勢。開展“概論”課,能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同觀點和思路展現(xiàn)出來,也能使學生了解其中蘊含的精神。三大理論成果的融合,將從形式到內容全面展現(xiàn)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原理、科學體系以及重要影響,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三大理論成果的主要內涵。
二、準確理解三大理論成果教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
在“概論”課教學中,要深入分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成果之間的內在關系。第一,三大理論成果中蘊含著哲學內容,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新的黨中央在理解相關問題時都會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充分體現(xiàn)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同時也可以從基本原理的不同側面感知到。第二,三大理論成果的主題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形成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在逐漸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中也有所突顯,而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目標。在“概論”課的教學中,要緊緊圍繞著三大理論成果來展開。首先,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縱向分析的方法,完整闡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的過程,全面講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成果的體系,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通過邏輯分析法理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含義,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理論,對符合中國發(fā)展狀況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相關理論做出完整敘述;讓學生理解中國怎樣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以及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深層原因。最后,要重點對黨的三代領導集體以及新的黨中央提出的“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做出深度解讀,同時要理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并思考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剖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針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整體性。
此外,要從哲學角度探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涵,具體分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點和方法,詳細探討黨的思想路線的建立過程以及發(fā)展狀況,全面學習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內涵和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屬于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同樣屬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念。此外,要特別注意,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者的關系存在一些差別。與毛澤東思想做比較,鄧小平理論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運用新的理論形態(tài),更新理論觀點,對馬克思主義做出豐富和衍生。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觀點在鄧小平理論中得到解決的問題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有些內容是對鄧小平理論中部分問題的延展和詳細探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鄧小平理論的深入探討和研究,是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情況、新問題的解答,并且豐富了理論內容,充分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同時用來指導實踐活動,引領發(fā)展方向。
三、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融入到“概論”課教學中
在“概論”課的教學中要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特別是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和運用到課程教學中,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這些理論和思想包含著豐富深刻的思想和理論內涵,處處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標志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實現(xiàn)了與時俱進,在理論上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在“概論”課的教學中要將這些理論和思想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等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黨的最新理論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中,要重點關注“概論”課的教學發(fā)展,這將有助于在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突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特點,緊緊體現(xiàn)時代特色,達到社會發(fā)展的實踐目標,完整體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使“概論”課程教學緊緊圍繞時代背景,體現(xiàn)現(xiàn)實意義,并突顯創(chuàng)新性,逐漸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并將其作為有力的武器,從容應對一切困難。
參考文獻:
[1]霍廣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建設論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2,3(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