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已深入到各個學段的課堂中,這就給老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授課,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可采用故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應用探究
英國教育家曾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orie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ir world an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強調了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英語本身是一門外語。對于我國小學生而言,從牙牙學語那一刻起,他們學習的就是母語,對母語已經(jīng)形成固定思維習慣,如果再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及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出學習者的語言感知能力。教師必須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一、 為什么采用故事教學法
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一般認為,小學的英語相對簡單,領著孩子們讀一讀就行了,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口干舌燥,學生大腦空白。課后問學生學了點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教學法實在是毫無樂趣可言。小學英語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英語知識外,還要教他們掌握語言的技巧。所以,作為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們在鍛煉中提升英語的學習熱情,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而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故事比較有興趣,如果教師在講課時采用故事講解法,可以提高課堂活躍度,吸引小學生思維跟著老師的故事情節(jié)走,學生不但掌握了很多詞匯,還能從故事里明白一些道理。
二、 如何將故事教學法加入小學英語課堂
1. 用故事教學法,導入新單詞的學習
在傳授一些新詞的用法時,單純用傳統(tǒng)的讀的方式教給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太高,并且不能形成對詞匯的運用能力。而采用故事講解法,則可以克服這種單調、無趣的模式,它可以調動學生的感官,在實際語境中學習掌握單詞的用法。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詞匯的意思和用法,我給大家編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畫面在PPT里呈現(xiàn),畫面中首先呈現(xiàn)出的是一個高大的男孩Li Ming,他旁邊站著一個比他個子矮的妹妹Li Ning,地上臥著一只小貓和小狗,小貓比小狗要胖很多。然后我用Li Ming的口吻開始進行家庭成員介紹:Hello, everyone. Im Li Ming. Im ten years old. Im tall and my legs are long. This is my sister Li Ning. She is nine years old. She is short and her legs are short, too. This is my cat, this is my dog. The cat is fat, and the dog is thin.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那些關鍵詞,long和short, tall和short, fat和thin,我一邊讀一邊把這些詞以卡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教學新單詞方式,同學們的思維一直跟著老師的講解轉動,在不斷轉換思維中,掌握住了本單元的新單詞。
2. 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故事,記憶單詞
老師除了自己講述故事外,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新故事情節(jié),在故事情節(jié)中運用英語單詞,并牢牢把握這些詞。例如:譯林版小學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中,重點是讓學生們熟知一些食物并能正確表達自己吃的想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學了Story Time之后,我讓學生們把Fun time中的詞匯用故事對話的形式進行演練,班上的同學紛紛舉手想表演,有的同學甚至沒有只限于課本的單詞進行表演,其中有兩個同學的表演是這樣的:“A: What food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noodles, and you? A: Id like rice and juice. What drinks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tea.”之后又有個別同學通過自己的口吻,適當創(chuàng)新,講述家庭成員飲食方面的故事。
3. 鼓勵學生多讀英語故事或唱英語兒歌,練習語感
語感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多讀多練才能體會語言的韻律。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課外時多讀一些英語故事,例如:Three little pigs等,鼓勵他們讀完一個故事,用自己的話進行簡單復述,也可以進行短劇表演;兒歌是小朋友們喜歡的項目,因為兒歌一般具有語言短小、生動、結構簡單等特征,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所以我還時常鼓勵學生們嘗試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兒歌,然后試唱直到自己背唱。
三、 教師在實施故事教學法中應注意的事項
1.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
故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受體,教師只是一個主導者,不能因為故事性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有的學生由于興趣所致,喜歡英語,并且水平較高,教師則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復述故事、改編故事等;大多學生處于中等層次,對課文掌握比較好,對課外知識涉獵不多,教師可以重點指導這類學生有所突破,比如鼓勵他們對課文故事進行表演或演講,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找到自信,從而提升自己;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偏差,對單詞的掌握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只要求他們掌握課本基本單詞和課文語句就行了。
2. 教師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
教師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紐帶,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知識修養(yǎng)對教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不斷研究教材,學習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育方法,把課堂氣氛帶動起來。在研究教材時,戒驕戒躁,虛心學習,向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吸取教學經(jīng)驗,為自己的教學工作“加足馬力”。在故事法教學中,不能把故事與課文單詞分開,要把英語單詞放到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中去記憶,努力讓學生輕松學習單詞、運用單詞并且愛上英語。
總之,故事教學法,是順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行之有效并深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深有體會: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師生互動。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繼續(xù)研究新的更靈活的教學方式,把故事教學法廣泛應用到課堂之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繼續(xù)本著“為課本服務”的宗旨,組織、實施表演、對話、改編等形式的英語學習計劃,讓每個孩子敢說、愛聽、善寫,綜合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俞佳麗.論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妙用[J].內蒙古教育,2015,(32).
[2]蘇崢嶸.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13).
作者簡介:
湯春,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邱集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