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庭
摘要:教學活動是雙向的,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互動與溝通的平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而且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引入“自主學習”理念,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
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情況看,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方法落后的問題普遍存在,借助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教學有效性,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與應用是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明確預習內容
首先讓學生明確每一篇文章要預習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如:初讀課三遍以上,會在一遍遍的默讀中,質疑生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接著自學生字的音,形,義,并找到一些同音字或形近字;對較難的字,能查閱到字的意思,并寫在生字的旁邊。勾畫出課文中的生詞和四字詞,新出現的詞語或不理解的詞,能借助一些工具書,對不理解的詞時行排查破疑。能在默讀熟悉的基礎上,大聲地,美美地朗讀課文。因此對朗讀的要求,在課前是必須要求的。對課文背景的了解,對作者的了解,是深入學好課文的關鍵,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方面,他們更愿意去了解課文中所沒有的內容。到校后,在早讀或者課外,在四人一小組的交流中,每一個學生又要得到組員或者小組長的評價。評價結果以記“星星”的多少為標準,一周開展一次“誰的星星最多”的匯總比賽。這樣,孩子們既明確了預習的內容,又在比賽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的預習能落實到位。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作為中高年段的小學生而言,雖然對新鮮事物充滿求知欲,但是貪玩也是他們的主要學齡特征,所以很多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很少會在課外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也不太愿意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制約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不要一味給學生安排大量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對課外的自主學習喪失興趣,而是應當多安排一些開放性、趣味性的作業(yè)項目,讓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前提。例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興趣,語文教師不要一味指定閱讀素材,強制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通過組織“講故事比賽”的專題閱讀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到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解和表達,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閱讀素材,這樣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會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也更容易激發(f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三、掌握學習技巧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由于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都擁有比較大的支配權,所以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技巧,以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針對性、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雖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但是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切不可讓學生“放任自流”。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好組織與引導職能,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和自主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相關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經過一定的自主學習實踐后掌握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例如在生字、生詞的記憶中,有的學生習慣于進行機械性、重復性的抄寫和練習,但是詞匯的積累量非常有限,記憶效率也比較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漢字按照形近字、同音字、同義詞、反義詞等進行歸類,也可以讓學生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字、生詞進行積累性的學習,這樣的自主學習方法顯然會更加有效,也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
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教學領域,多媒體教學模式成為廣大教師較為青睞的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除了進行適當的講解外,還要依靠其它的教學輔助手段來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的優(yōu)點,如其可以將聲音、圖片、視頻等融入課堂,是吸引學生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圖片以及聲音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感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在講解與動物有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將動物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們看,然后為學生設置問題:有沒有同學對這種動物有了解?在學生回答了自己的觀點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歸納出這種動物的習性、特征等相關知識,這樣,通過問題的引導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成功讓學生融入到課堂的學習氣氛中,激發(fā)了學習的動力。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適當插入多媒體課件,并巧設問題,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五、開展小組討論
在當前這個社會當中,團結、協作精神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營造合作氛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口述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平均分配到各個學習小組內,由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組優(yōu)勢;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設計學習活動,明確活動的目的,選擇探究的策略。讓其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學生的思維會互相碰撞,互相啟發(fā),遇到的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應該重視平時的培養(yǎng)和引導,要通過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小事,從點滴做起,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吉紅梅.讓“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助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6):35-35.
[2]王雪莉.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J].時代教育,2016(22):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