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對我國高中化學課程的開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高中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是我國新課改的重要指導方向。因而,高中化學教師們需要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教育;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
化學是高中的重要教學科目,它是高中生們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學生們將化學相關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之下,其對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開展制定了更高的標準,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們積極配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努力優(yōu)化教學方式。
一、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給高中化學教師以及高中化學教學制定了更高的教學標準,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合適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形勢之下的新要求。目前,在實際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許多化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合適,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消耗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明顯,這樣做對于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如今高中化學教師們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高中化學課程教學,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舉例對比,在上高中化學課本必修一課《硫與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課程時,一位化學教師以已知的相關氧化物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們推測出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相關化學性質,比如氧化性,酸性氧化物等相關化學性質。隨后,這位教師將制取二氧化硫實驗的相關裝置圖展示給學生們看,并為學生們提供了相關實驗器材與藥品,要求學生們根據示范裝置圖以及已有的實驗器材和藥品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過程及結果驗證之前所推測的相關化學性質是否準確無誤。然而,在接下來的實際實驗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問題。二氧化硫制取實驗過程比較復雜,以學生們的化學能力,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學生們無法順利開展實驗,與此同時,學生們不正確的實驗方法讓二氧化硫氣體溢出產生刺激性氣味,擾亂了課堂秩序,課程無法繼續(xù)進行。另外一位教師選擇以實驗演示的形式開展本次課堂教學,教師標準的實驗過程使相關氣體化學性質表現明顯,并且在實驗進行時注意引導學生們觀察實驗進程。
二、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進行課堂講解,而學生們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學習內容,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與老師之間缺少互動,老師與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學生無法彰顯自己的個性,與此同時,思維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之下,就需要教師們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們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學習方式變?yōu)樘骄繉W習模式。探究學習模式則需要根據學習內容提出相關學習問題,由此延伸展開。因此,在高中化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能一味地為學生講解學習內容,而要根據課程內容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們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
舉例來說,在開展《化學能與熱能》教學活動時,在進行化學能與熱能轉化的內容講解時,可以進行鋁與鹽酸反應的實驗,并要求學生記錄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此時,可以圍繞實驗內容向學生們提出相關問題,比如,要求學生們說出這項實驗的化學方程式,要求學生們說出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如何準確測量熱量變化,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隨后,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構建起一個探索式學習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需要重視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
學生們學習,不僅僅是參加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將相關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而如今的教學方式,教師們缺乏將相關知識聯系到生活中去的教學意識,學生們能夠順利地應對考試,卻不能將相關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利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需要將相關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進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鐵與鐵的化合物》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帶一個蘋果到教室,削皮后靜置,蘋果顏色改變了,但是在超市中的蘋果卻能一直保持新鮮,要求學生們思考原因。這樣的現象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從來沒有探尋過原因,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們思考,這樣做有利于開拓學生們的學習思維,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更加認真地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對高中化學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高中化學教師們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拋棄錯誤的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進而達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介紹:孫冬凌,男,1964年,江蘇省泰州人,化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循環(huán)教學。
【參考文獻】
[1]王俏俏.實驗現象“異?!保悍鞘?,而是不可預測——以探究“淀粉水解實驗”中的“異?!爆F象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7(10):85-86+54.
[2]桑祖軍.論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J].成才之路,2017(26):44-45.
[3]劉麗瓊.提高高中化學課學習效率[J].新課程(下),2017(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