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三備考的歷程,正是平時工作的點點滴滴匯聚成的涓涓細流,貫穿于一年緊張又充實高三備考工作。一年的復習備考,有兩條主線——閱讀和寫作,他們相輔相成,并且引領(lǐng)其他能力,直奔高考。
關(guān)鍵詞:英語備考;閱讀與寫作;詞匯量
一、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過仔細閱讀來完成。在日常教學中,我從以下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 擴大詞匯量
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在一輪復習的時候,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課本詞匯,以便促進閱讀。詞匯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的必須掌握。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nèi)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jié),能就所讀內(nèi)容進行問答就行。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qū)W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后統(tǒng)一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老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梢宰寣W生們通過比賽看書多少、難易程度、詞匯量的大小來激發(fā)讀書的樂趣。
2.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
(1)不要出聲讀或指讀,要默讀。出聲讀和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可設(shè)問、可推測。
(2)不要逐詞逐句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詞逐句地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重復閱讀,這樣影響理解力的集中,減慢閱讀速度,因此會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調(diào)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一口氣跨越障礙看到底。
(4)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yǎng)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
(5)不要邊讀邊譯,這樣影響速度,不能促進理解。應該直接用英語思維、記關(guān)鍵詞、抓主旨。
二、 寫作能力的提高
1.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明確問題所在是首要的前提。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比較薄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英語寫作思想上不夠重視;
(2)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缺陷;
(3)缺乏比較有效的寫作方法、技巧;
(4)深受母語的束縛,使兩種語言混為一談;
(5)消極的寫作心理和習慣。
2. 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1)對學生寫作的意識加強引導和培養(yǎng)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明確寫作的重要性,避免學生成為只重“聽、說、讀”而忽視“寫”的英文文盲,讓學生意識到高考試卷的書面表達部分看似困難其實是一只紙老虎,是最容易拿分的題目。
(2)循序漸進,自然引導
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但作為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這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告誡學生克服急于求成心理。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用完全的信心和恒心來輔導學生,引導學生。給學生以足夠的信心,讓他們在自己的呵護下慢慢地成長起來。
(3)注重培養(yǎng)、教育途徑的多樣性。
①指導學生熟讀教材
學生的主要學習時間是課堂學習時間。學生的主要知識來源于課本,課本是學生學習的根本。課本給學生提供基本的句型,語法知識,詞匯等。中學英語課本內(nèi)容均屬精讀內(nèi)容,課本中的許多句型需要學生記熟。在學習每一課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把其中的重點句型找出來,經(jīng)過反復練習,熟記于心。
②提供書面表達萬能句
萬能句型能夠讓學生迅速看到自己的寫作水平的提升,會學生帶來極大的信心。學生會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鼓舞,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平時對于寫作的詞匯句型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量積累和訓練,才能在運用時自如靈活,做到厚積薄發(fā)。
③規(guī)范卷面及時評點
學生寫完文章會非常期待老師對于自己習作的評價。老師要及時對于習作進行批閱,做出標注。一些典型文章,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無論優(yōu)劣,被展示的作品主人都會有所收獲。帶領(lǐng)學生點評文章,主要是三個角度:卷面、要點和表達。這樣漸漸地學生就會知道優(yōu)秀的文章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什么樣子,自己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備考工作是項大工程,細節(jié)決定成敗,關(guān)注每一個細節(jié),是備考取勝的法寶.閱讀與寫作,知識的輸入和輸出,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只有抓好這兩條主線,備考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科學高效。
作者簡介:楊小平,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