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落實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歷史知識,還應培養(yǎng)其相應的歷史判斷能力,使他們不只是單純地了解歷史事實,還能深入地體會歷史的意義和內(nèi)涵。
關鍵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
歷史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歷史基礎知識與歷史思維,要求學生從歷史教材中獲得歷史知識,具備科學的歷史思維以及多元化、科學化的歷史觀;要求學生具備閱讀、總結(jié)、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并能學以致用。本文筆者擬就此問題展開簡要探討。
一、 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歷史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其各個知識點之間具備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會引發(fā)其他歷史事件的變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提醒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應該將歷史知識割裂開來,而應該具備宏觀的思維、樹立起整體意識,而這種思維,需要他們在日常學習中自己去鍛煉、去培養(yǎng)。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總結(jié)歷史知識,讓學生在總結(jié)歷史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對歷史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且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具體要求,即課前應該主動預習新課并思索教材中出現(xiàn)的歷史知識,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問題意識;課下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聯(lián)系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提到的應注意的問題,即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并領悟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gòu),從而鍛煉自己歸納概括、總結(jié)知識的能力,最終有效提高自身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
學習歷史的首要條件,便是要求學生能夠?qū)⑵溆鄬W科的知識遷移過來與歷史知識融合在一起,如講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時,可以結(jié)合“經(jīng)濟”等相關政治知識;學習“工業(yè)革命”時,可以結(jié)合“牛頓力學和熱力學發(fā)展”等相關物理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具備豐富的知識體系,也能更靈活地運用各學科知識。
二、 切實加強史料教學
史料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可用來輔助教學的資源,其中包括文字史料與圖片史料,對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應該合理地利用史料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改變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推動歷史教學的進步。
如,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這一節(jié)內(nèi)容中的“太平天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曾國藩的《討粵匪檄》等國內(nèi)輿論、美國牧師羅孝全的《洪秀全革命之真相》等國外輿論以及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訓》等太平天國內(nèi)部人士的言論引導學生歸納這一運動的背景、發(fā)生的過程及其產(chǎn)生的影響。另外,在課堂上或者課下的習題練習中,教師要注重設計有層次、有深度的史料題目,讓學生通過練習這些知識來夯實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在課下的講解中,教師應該注重關注史料題,教給學生正確地、全面地分析史料以及史料題目解題思路的具體方法,通過對史料的解讀,進一步加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能力。
三、 切實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不同的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所以當面對同一個歷史知識或者歷史人物時,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得出的結(jié)論也是不一樣的。對待歷史上的事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看法與結(jié)論,即應該具備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比如,當學習到近代中國的歷史時,我們就不能避免的,學到“李鴻章”這個人。李鴻章,生活在晚清時期,本人非常有才華:他是湘軍、淮軍的創(chuàng)始人,這兩支軍隊的戰(zhàn)斗力后來遠遠超過鄉(xiāng)勇,成為清朝的主力軍隊之一;他是清朝歷史上官位最高的漢人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說明他的政治手腕與才能是非常突出的,否則在滿族人的朝廷中,一個漢人何以高官厚祿至此?除此之外,他還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參與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在天津設立開平礦務局,后該局修筑津榆(唐山至胥各莊)鐵路,這些皆是李鴻章的功勞。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看到外國人對他的高度評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所以,我們在評價李鴻章時要用辯證的思想,不能只是單純的聽信一家之言,更應結(jié)合社會各界以及他的綜合能力對其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種思維是學習歷史必需的思維,只有具備這兩種思維,學生才能夠全面看待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這兩種思維的培養(yǎng)。
具備歷史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歷史好處良多。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講授基本的歷史知識時,還應讓他們感知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進而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歷史,客觀地分析每一個歷史事件,讓他們借用歷史知識來反思今天發(fā)生的事情,并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成剛.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提煉與培養(yǎng)[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6(6).
[2]遲令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師教學的困惑與解決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7.
作者簡介:
李彥婷,云南省安寧市,云南省安寧市實驗學校和平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