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祥明 陳春玲
摘 要:學科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必然趨勢,它有利于推動學科的教學目標得以高效率實現,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深度融合
我在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發(fā)現,學生普遍認為數學這門課程學習起來十分費勁,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極為低下,但是如果學生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技巧,學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所以,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將數學學科和多媒體進行深度融合,使具體數學知識點形象地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數學內容。我就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數學教學實踐,對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深度融合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深度融合,營造直觀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一支粉筆,一張黑板這種教學媒體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多媒體技術與其相比有著很強的優(yōu)越性,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本上抽象復雜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能夠為學生營造出直觀、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課程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應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將數學這門學科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入,為學生營造一種直觀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講授《等腰三角形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利用PPT向學生展示了幾張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圖片,讓學生對這種圖形的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緊接著,我又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相關的flash動畫,將等腰三角形“對折”向學生進行展示,非常直觀,學生觀看得也是非常認真,掌握了“等邊對等角”這條性質。這樣,我通過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營造了直觀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這一性質,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這部分數學知識的熱情。
二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深度融合,大大拓寬學生視野
親身體驗數學和體驗成功是學習數學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當多媒體技術進入數學教學,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
如,在講授《圓柱、圓錐體積》這部分內容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先利用PPT向學生呈現幾張立體圖形,如,圓柱,圓錐的實物;緊接著,我又通過動態(tài)演示,向學生表達了圓錐里的沙子倒入圓柱中,倒三次,得到同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的3倍。學生對這部分數學知識有了一個清楚的感性認識。相關的flash動畫,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來到講臺上向大家展示,這樣,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我通過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了《圓柱、圓錐體積》這部分數學內容,是學生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三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深度融合,掌握數學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現在數學課堂教學主要以電子白板為主要媒體,白板本身所具備的對圖形進行操作的能力較強,可以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這些難點變得更加容易理解。數學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掌握數學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如,《正方形的特征》這部分數學知識是教學重難點,需要學生進行重點掌握,因此,在上課時,我先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幾張“正方形”圖片,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什么是“正方形”,待學生掌握了正方形的特征后,緊接著,我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講“正方形的特征”,讓學生繞著圖形的對稱軸進行旋轉,學生仔細地觀看著大屏幕。如此,我通過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讓學生對“正方形的特征”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幫助學生學習了“正方形的特征”,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四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深度融合,轉變的是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數學認知能力
多媒體技術憑著自身強大的優(yōu)勢,應用于教學,師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自主探究,作為數學教師,應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進一步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總之,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將數學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數學方面的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熱情,進一步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