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秀
摘要: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詩歌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和經典,對學生審美觀的樹立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從“陶冶情操,享受詩歌意境美”“加強朗讀,體驗情感熏陶美”“把握音樂美,指導學生美讀”“講解重點字,感受語言美”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詩歌教學;審美教育;策略
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便捷多樣,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信息進入了小學生的視野里。由于小學生尚處于年幼階段,還無法有效區(qū)分信息的真實性及其價值,久而久之,不利于小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因此,教會學生審美,培養(yǎng)學生具備初步審美的意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詩歌教學,本質上就是審美教育,承載著促使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愛上語文的重要使命。朗朗上口、抑揚頓挫、膾炙人口、清新優(yōu)雅,詩歌的這些特點很容易讓學生喜愛。所以,教師務必重視詩歌教學,教會學生如何審美。
一、陶冶情操,享受詩歌意境美
現代教育崇尚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主張德、智、體、美全方位共同發(fā)展,其中美育是指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與心理,以美好的事物去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喚醒他們內心美好的一面,如童心、童趣與同情心、善良等。俗話說“從小看到大”。人的性格與品質,往往都是在幼年時期就已經形成,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美育也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古典詩詞中蘊含了優(yōu)美的意境,是用來對學生進行美育的良好素材。學生在用詩歌陶冶自己情操的時候,也讓自己融入到了詩歌所描寫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情景交融,情與景交相輝映,充分感受詩人所流露出的情感。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篇《登鸛雀樓》,開頭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構建出了一幅壯美的黃河遠眺之境,成為千百年來無數人所贊賞的經典景象。登高望遠,舉目遠眺,頓感空間上的開闊,宇宙的廣袤無垠,許多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徹悟了。跟隨著詩人登樓的腳步,學生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心靈得到了升華,美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成了。
二、加強朗讀,體驗情感熏陶美
語言是表現詩歌特征、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點,通過分析詩歌的語言,就能弄清楚詩歌所描寫的意境,從而能夠對作者所流露出的各種情感感同身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詩人對于漢字的運用可謂是掌控自如,信手拈來,顯示出高超的文學修養(yǎng),他們往往只用一個字,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因此,古詩詞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的凝練美,起到“留白”的藝術效果,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去感受詩歌的意境。對于小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用近義詞進行替換,然后多朗讀幾遍,去反復比較因字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意境。用字不同,表達的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北宋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最后兩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因為這個“綠”字,可謂是神來之筆,使得這兩句詩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綠”字換成“過”“吹”“經”“滿”等進行對比,反復誦讀,比較出不同的藝術效果。經過比較可發(fā)現,只有“綠”字才能將春風給江南岸帶來的變化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三、把握音樂美,指導學生美讀
要把握詩歌的音樂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美讀,“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讀出詩歌的韻味;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發(fā)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只要真正進入角色,身歷其境,拿什么腔什么調讀都可以。只要積極性高漲,可以讀得慷慨激昂,可以讀得委婉含蓄,與詩意、詩情、詩境合拍;只要發(fā)揮主動性,讀出語言的味道,讀出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就行。還有配樂朗誦、節(jié)日抒懷、吟唱會等均為較好的讀詩方法,都能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詩中的審美因素。
四、講解重點字,感受語言美
古詩中精練的語言將語言美推向了另一個高峰。詩人在寫詩時所用的每一字、每一詞往往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如《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潛”字將春雨那種輕輕的、細細的、如牛毛般的感覺生動地寫了出來。同時,“潛”字將春雨擬人化了,使春雨更為可愛。詩人用一個字將這些內容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可看出古詩的語言美。古詩的字數有限制,因此詩人在寫詩時會對用字更為講究精確、凝練和含蓄。如杜牧的《江南春》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作者不直接寫朦朧,而通過寫煙雨讓我們從詩人的視角想象感受詩詞中的那種朦朧感。“南朝四百八十寺”本就帶給人一種深邃感,詩人還用煙雨來加深這股朦朧,使詩詞更為深邃,讓人引發(fā)不斷的聯想。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對這類型內涵豐富的、精練的字進行主要的講解,加深學生的記憶并提高學生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詩歌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詩歌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和經典,對學生審美觀的樹立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找到相應的教學方法,將美學融入教學中去,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從而陶冶情操,升華思想境界,最終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