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仕相
摘要:伙伴教學的目的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重點在于促進學生合作互助,共同分析信息資源。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這一教學模式恰好迎合了學生的“心意”,以學生主體參與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獲取、傳遞、處理與應用信息的能力。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重點探究了伙伴教學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伙伴教學
現階段,中小學課堂教學大致上都是一種格局,即學生全部面向教師,,學生圍著教師轉,這一教學模式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之間信息的溝通與共享??v觀小學教育課程體系得知,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信息技術課程具有顯著的實踐性、操作性、基礎性特征,因這些特征,教學方式則無法照搬其他學科,需探索符合本課程教學方法。通過分析各種教學方法,伙伴教學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
“伙伴教學”應注重情緒體驗、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小學生積極的心理需求,調動其內在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互教互學,提高學生互助理念。
一、組建伙伴小組,合作互助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顯著特征表現于倡導學生共同進步,基于此,開展伙伴教學便是要把小學生予以合理分組,小組間積極討論,互相協(xié)作,在動手實踐中增強思維能力,掌握新的知識。教師采用就近原則,考慮成績搭配,將成績好的學生同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開展伙伴學習。例如在用鍵盤符號構圖教學中,教師先講解一些鍵盤基礎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探究操作怎樣組建成有創(chuàng)意的鍵盤符號圖。學生開展組內交流討論,先幫助不熟悉鍵盤符合的學生掌握知識,然后相互之間交流想法,然后展示合作互助完成的有趣鍵盤符號圖,促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得到發(fā)展。
二、小組互動,導入競爭機制
伙伴教學,其實質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個體化學習活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小組間的互動,而且還需有目的地引導小組間競爭,促使信息之間最大化的交流與互動?;诖?,在伙伴教學中,教師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互動,例如“小老師”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小組激勵競爭、伙伴間PK等,調動學生互相幫助、爭取進步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申請電子郵箱》教學中,教學重點在于電子郵箱的申請與使用,指導學生申請和運用電子郵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意識到,現如今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且越來越普及,大多數學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電子郵箱,例如QQ郵箱。為了能夠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靈活運用電子郵箱的技能,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為四人小組,規(guī)定每個小組申請一個“123 郵箱”,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先準確完成任務。在小組比賽過程中,教師應在課件中插入郵箱申請流程,要求學生自己去實踐,小組中每一個人都完成任務后,整個小組才闖關成功。
三、循序漸進,縱向比較
大多數小學生自尊心較強,喜歡被表揚、被認可,基于此教師可采取合理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尤為必要。所以,在開展伙伴教學時,教師應把握尺度,循序漸進,縱向比較,從而使得小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欣然接受別人的教導和幫助,從而真正感受到互助學習的趣味。
例如,在學習 PCLOGO 的“定義過程”內容時,針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老師便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其中,針對“三角形”,老師可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定義帶參的過程繪制三個不同的三角形,讓學生自主選擇小組進行學習;其次,應該適時進行縱向比較,并采取鼓勵的措施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余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盡相同,如果老師一味的采用橫向比較的方式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信心,所以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小群體的培訓和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與自己的小伙伴進行縱向比較,讓整個班集體的集體力量去影響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明確了解自己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高效、自主、互助和生動的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交流展示,實現信息共享
好動與喜歡表現是小學生具備的主要特點, 主要是他們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希望得到教師的評價,也縱向將自己掌握與發(fā)現的知識或問題向大家分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我們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交流平臺,支持學生通過伙伴演示,計算機操作演示以及角色扮演等相關方式,來對信息予以共享與交流,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還能夠提升他們的信息意識。
例如在講解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插入表格》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能夠對學生“插入并制作表格”的相關能力予以強化,讓學生們能夠進行更好的互動與交流,筆者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作業(yè)大調查”這一活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選出一位代表,對小組本周各學科作業(yè)量、完成時間與效率等相關情況予以收集與調查,然后將其制作成表格,最有代表發(fā)言,表述小組活動成果。在開展這一活動時,當學生們了解到調查的是自己的作業(yè),興致都被提了上來,部分學生還運用顏色填充等相關范式,將作業(yè)量最多的學科凸顯出來,以期能引起教師的關注,這樣真正的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伙伴教學”,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特征,對信息技術課程特征予以重點把握,結合小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學條件,盡心盡力來迎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肯定“小老師”的作用,使得學生互幫互助,整體提高班級信息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威.分析“伙伴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016(9):89- 89
[2]徐美娟.伙伴學習,助力課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伙伴教學[J].中小學電教月刊, 2016(03):21—21
[3]麥麥提艾力·吐爾遜. 小學信息技術課中“伙伴教學”的運用[J].小學科學: 教師版,2017(03):47—49
[4]陸佩楊.“伙伴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旬刊,2016(02):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