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君
摘要: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能力,首先要學會在課堂中學會積累,需要做到積累語言,讀是根本還有背誦內化,積淀語感;其次在閱讀中學會閱讀,要做到激發(fā)興趣,愛上閱讀以及點亮思維,豐富理解;最后,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yǎng)”是近幾年教育界普遍提及的熱門,提出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適合現(xiàn)代社會建設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從基礎知識、學習技能、學習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因此,利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能力是鍛煉學生學習思維、提升閱讀能力的基礎,老師需要觀察各國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博采眾長,吸納借鑒合理、先進的教學模式,推動我國“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進步。
一、在課堂中學會積累
聽、說、讀、寫是培養(yǎng)、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的途徑和手段,聽是學習語言的基礎,說是鍛煉語文學科的手段,說的語文素養(yǎng)的表達,寫是語文思維和語文功底的見證。聽、說、讀、寫都需要日常積累,許多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重視學生成績,僅僅重視學生表面知識的積累,片面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不重視學生日常積累,不重視思維訓練,看重卷面成績,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斥應試教育的味道。因此,重視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語文這門語言的優(yōu)美藝術,提升學生卷面成績的同時提升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好感度。
(一)積累語言,讀是根本
朗誦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聽到自己朗誦的內容,在聽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讀的內容,感悟內容,加速對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上冊課本中《草蟲的村落》時,我讓學生大聲朗讀本篇文章的段落,然后提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想象到段落描述的景象,在學生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到本文所用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感受到作者利用蟲子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既新鮮又有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篇文章還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大對本文理解程度和喜愛程度,幫助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又如,本文中出現(xiàn)“熙熙攘攘、靜謐、花色斑斕”等詞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記憶,幫助日后語文的寫作,一舉兩得。
(二)背誦內化,積淀語感
語言的積累離不開朗讀,朗讀是加深口頭表達,背誦則是強化語文在學生大腦中的記憶,形成語感,為書寫打下扎實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古代、現(xiàn)在、國內、國外經(jīng)典詩詞、文章、優(yōu)美段落,足以見得背誦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如果幫助學生背誦是一名語文老師職責所在,強制性的要求背誦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語感反而會引起學生對背誦的方案,轉變語文背誦方式是每個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想到的,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在讓學生進行背誦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文。例如:在讓學生背誦《詠柳》時,古代詩文字數(shù)雖少,但對于小學生來時確實晦澀難懂,因此,在要求學生背誦時,我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春天的柳樹美好的情景,由情景帶入課堂教學,告訴學生,本文作者想象中,春風是一個剪刀手,剪出了柳樹嫩嫩的葉子等等,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提高對本文的理解程度,便于背誦,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語感,內部強化,加深學習能力、理解能力。
二、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語文的學習中,閱讀是最最關鍵的,閱讀不僅是提高考試成績的途徑,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知識背景,寫作素材,因此,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回避的關卡,在閱讀中提升閱讀,可以訓練學生閱讀思維、理解能力、形成體系,幫助學生鍛煉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如何提升閱讀能力呢?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取知識,還需要讓學生獲得怎么去閱讀的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把閱讀當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授《花的勇氣》一課中,我先通過多媒體以動態(tài)的方式,展示了花兒從花骨朵變成一朵綻放開來的花,讓學生感受到花的嬌嫩和美好,讓學生們感受到花兒從含苞待放到鮮花綻放再到凋謝的整個過程,讓學生感悟到生命力的頑強和感受生命的勇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再進行教學,學生投入了自然而然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二)點亮思維,豐富理解
學生的學習思維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提高閱讀能力的好幫手,老師在授課是應該幫助學生培養(yǎng)這方面的思維模式,在教授課程時,幫助學生體會文章中兩個不同的人的心理,利用對比,模擬場景身臨其境幫助學生思索文章人物的復雜心情,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父親、母親對孩子愛的不同表達,讓學生自己代入到文章的場景里,做出自己的判斷,在判斷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便于理解人物和文章,提升閱讀技巧。
三、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語言不是束之高閣的東西,學習語言除了聽說讀寫還需要實踐運用,把語文教學和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運用這門語言,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不少老師只顧著課堂授課,自己也深知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提點下進行景物、場景想象,但往往只注重課堂教學,忽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文章中的美點,忽視課外實踐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知識傳遞有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兩種傳遞方式,課堂教學往往是間接經(jīng)驗,對知識確實起著傳播作用,但直接經(jīng)驗對知識傳遞更加加深印象,老師可以開展讀書會、交流會、放映會、朗讀會等,提高學生興趣愛好、加深對文章理解、對作者理解,從而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詠柳》這篇文章時,我?guī)ьI學生在校園里參觀了學校的植被,讓他們看到春天的蝴蝶、春天的花朵,讓學生自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讓每個學生說出他對春天的感受,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知不覺的在學生大腦中種下種子,提升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思考的思維等等,同時也促進語文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
四、結語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熱點、難點,同時也是創(chuàng)新點,如果老師可以真正的幫助學生領會閱讀的真諦、語言的奧妙,這樣,學生對語文的好感度也會不斷增加,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也會不斷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鎣.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小學校長,2017,41(5):25-27
[2]周玉.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課外語文:上,20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