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瓏
摘要:初中美術教學目標的設置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功底和藝術水準為主要任務。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是示范教學,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直觀生動,教學效率高。但是,部分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過分注重形式,影響了教學質量。本文將針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出優(yōu)化策略,提高示范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美術;示范教學;優(yōu)化策略
美術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藝術修養(yǎng),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課程,受到廣大初中學生的喜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更好的開展美術教學成為初中教育改革不可避免的方向。示范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擁有較強的直觀性,雖然保證了學生們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但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興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須通過優(yōu)化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策略,從而保質保量的開展美術課堂教學。
一、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應具有針對性
初中美術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還不夠強,教師進行美術教學示范時,不應該選取過多示例,而應該遵從精簡少量的原則,選擇針對性強的示范作品,從而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知識。
比如在講授《繪畫中的透視》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透視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生在繪畫中應用透視技巧的能力,教師應該進行室外教學,讓學生們從生活中和自然景物中觀察透視現(xiàn)象,從而領悟透視的原理。當學生們掌握基本的知識后,接下來就需要教師親自示范如何將透視原理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教師可選擇一處建筑景觀,并通過提問向學生們揭示透視作畫的重點技巧。例如:“通過建筑的哪些線條來確定透視關系?”、“需要畫出全部的青磚嗎?”、“怎樣做到重點突出,省略得當?”等。整個示范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創(chuàng)作,最終完成透視技巧的教學,非常具有針對性。
二、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應具有啟發(fā)性
傳統(tǒng)的示范教學過分注重教學形式,將學生限制在現(xiàn)有的教材中,以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忽略了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可能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想法強制施加給學生,而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看法、想法和情感表達,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例如,在進行示范教學《多姿多彩的靠墊》一課時,教師除了跟同學們探討課本原有的靠墊繪畫作品外,還應該不斷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完善自己的靠墊作品,讓作品更加飽滿。例如,通過這些話語去啟發(fā)學生:“要是能將靠墊的顏色變得更加豐富,作品就更美了!”、“能不能繪畫出各種形狀的靠墊呢!”、“如果給靠墊增加裝飾品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等。教師借助課本原有的作品,并激勵學生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新,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體驗,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應具有重點性
心理學和教學實踐證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教學方法的適應能力是不一樣的,需要教師從平常的教學中有重點、有步驟的進行教學,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案例:進行《中國龍》教學時,雖然學生們對中國龍的形象有大致印象,但沒有辦法創(chuàng)作出形象具體的美術作品來。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應該從該課教學中了解中國龍的歷史、原型和發(fā)展變化,并能夠掌握中國龍的特點,自主創(chuàng)作一幅龍圖。在進行示范教學中為了減輕學生接受知識的難度,教師應將課堂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有重點的進行講解。
首先從中國龍的龍頭開始,頭部是繪畫中國龍中最復雜的部分,對學生的觀察力和美術功底要求較高,所以可以通過一個龍頭卡片拼圖的游戲讓學生們更加了解龍頭的構造和局部特寫,在游戲結束后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討論,“龍頭有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各是什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龍頭的哪個部位最具有辨識度或者最難刻畫?”。在學生們交流的同時,教師就可以進行示范作畫,并強調注意點。通過觀察領悟,游戲強化、交流分析、教師示范讓學生充分學會龍頭的繪畫。
接著開始教授學生繪畫龍身。
龍身是整個中國龍作品中占圖最多的部分,而且最具有變化性,如果學生對龍身的處理不恰當,將導致整幅作品畫面不和諧。因此,教師在進行示范時,應重點講解龍身的動態(tài)立體性,對于龍身上的龍鱗、龍鰭等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作畫,再由教師進行修改美化,并告知學生繪畫重點,使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繪畫原理。
(三)最后進行龍尾教學,龍尾是作畫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相對較為簡單,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作畫難度將大大降低。通過這三個步驟,幫助學生完成中國龍的創(chuàng)作。
四、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應具備科技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通過多媒體等科學技術優(yōu)化教學策略。多媒體利用電腦和網絡資源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不但能夠簡化課前備課程序,而且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使美術課堂的學習靜中有動、聲色具備,讓學生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達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此外,多媒體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呈現(xiàn)給學生與眾不同的美術體驗,充分刺激學生的美術感官,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案例:進行《干、濕畫法的技巧》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演示兩種不同技巧形成的繪畫作品,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兩幅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討論干、濕畫法的技巧,最后由老師提點總結,將兩種技法的精髓傳授給學生。
結束語:
目前,初中美術課堂的示范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美術學習,但是由于教學模式固定和示范形式膚淺等原因,導致美術教學教育沒有較大的突破進展。通過以上對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將示范教學變成了一門教學藝術,不但展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采外,而且有利于初中學生更快掌握美術知識、繪畫技巧,激發(fā)美術潛力。
參考文獻:
[1]毛麗敏.初中美術課堂示范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2]姚蓓娜.美術課堂示范教學之優(yōu)化策略[J].學苑教育,201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