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年先
摘 要: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它不僅需要記憶,還需要學生投入時間去學習它,由于它學科性質的不同,所以有一些學生會覺得它枯燥乏味,對學習英語提不起強烈的興趣,但是這是一個糟糕的影響,因為英語的學習也需要基礎,所以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讓他們打開一個好的局面來學習英語。
關鍵詞:初中英語;基礎教學;興趣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過于包辦,使得學生對依賴性非常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形成了不利影響。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特征和英語水平,合理布置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的吸引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現(xiàn)以牛津版初中英語“Pets”為例,本單元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介紹寵物的世界,認知動物名稱及其特征,以及掌握重點詞匯和短語。在開展本單元學習之前,教師先推薦學生觀看了“神犬也瘋狂Air Bud”系列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狗爸爸與五個可愛的小狗寶寶的故事,屬于冒險類電影,這種類型的電影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收看與教學主題相關類型的電影,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非常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形成高度注意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檢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教師提問:“通過收看電影有沒有喜歡的臺詞,或者有什么感想?”有學生提出了電影中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臺詞:“Remember, no matter how far from home you may stray, the love we all share is here to stay.” 學生從自主學習中既收獲到樂趣,也積累了語言知識。
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shù)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shù)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為了淡化傳統(tǒng)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保ㄓ⒄Z: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或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 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沒有沒情景的語言,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忌繁、雜、重,(即繁瑣、雜亂、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習的時間是參與而不是旁觀者,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一旦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折。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fā)展,也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 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主要內(nèi)容,唱一首歌曲等。
三、注重學生與老師的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誠友善、充滿活力、互相尊重。教師與學生在學校有著共同的目標,即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他們進行著心靈的對話、人格的交流,共同體驗生命的成長,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共同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人的潛能是一座巨大的金礦,蘊藏豐富,價值連城。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腦貯存信息的密度非常大,一生可以容納五億本書的知識。比一般的電子計算機容量高100倍。如果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則一定會遷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形成一股積極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給學生積極的暗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因此,教師應當從思想、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以情感人,以情動情”。二者共振才能使情感共鳴,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陽光和雨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收效甚微。初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易受外界影響。當周圍都是濃厚的英語語境時,他們就會被同化。在活潑的氛圍中,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身處一個能使他們身心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時,就可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識技能,并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件苦差事或一種負擔,表現(xiàn)出喜悅、求知欲望,以及對知識的探索精神,激發(fā)起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英語,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