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 要:課程改革就是想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就是想要教師刻苦鉆研知識。想要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努力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并逐步提升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要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等。所以本文就是簡單的探討一下,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和生活結合的個人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結合生活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yǎng)”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yǎng)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yǎng)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fā)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guī)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fā)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fā)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tǒng)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于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guī)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guī)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yōu)勢,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淀豐厚的優(yōu)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fā)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平臺,也就是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
四、結語
通過實施有效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要想提高課堂效率,也就是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萌.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和生活情感的結合[J].名師在線,2016(11):73-74.
[2] 楊裕珍.實現生活情感與寫作的密切結合——以初中語文《小石潭記》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6(10):22.
[3] 蔣黎珠.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寫作和生活情感的有機結合——以《小石潭記》為例[J].考試周刊,2016(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