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虎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情境教學科學的運用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進行教學的設計,從而將語文課堂打造成更加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語文教學
情境教學是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情境教學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將學習的過程與現(xiàn)實或虛擬的情境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知識,更好的運用學科知識去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將情境教學自然的應用在整個教學的活動中,用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指導整個教學,接下來,關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景教學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一、精心創(chuàng)設初中語文的語言情境氛圍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言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個最主要的途徑,而且語文這門學科本身也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就要精心打造相應的語言情景氛圍。
如講授《桃花源記》一文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請同學們慢慢地閉上眼睛,全身放松,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周圍好像白茫茫的一片,大家飄飄悠悠地漫游著,忽然飄來悅耳的泉水叮咚聲,眼前出現(xiàn)一條曲折迂回的小溪,溪水邊是青青的小草,賞心悅目。小溪的盡頭是一片繽紛落英的桃林,桃花爭奇斗艷,實在是美極了?!边@是一段與課文的內容密切相關的引導語,這段導語把學生引入到了一種富有積極情感體驗的情境之中,促進了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也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領悟到世外桃源所賦予的意義。
筆者看過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上《<論語>十則》時的錄像,他設計了這樣的“語言”情境:“火之光、電之光能照亮世間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們的思想。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了全世界最偉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頓、哥白尼……誰知道這十位思想家中誰排在第一位?”他讓學生們稍微議論一會兒,接著說:“他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夫子?!蔽簳倪@個情境導入,像磁鐵石一樣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學生們感到很驚奇,議論紛紛。由此,學生學習《<論語>十則》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二、通過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
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讓學生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們在課堂上,對于要教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與文章中的角色產生聯(lián)系,發(fā)生共鳴。因此,教師要多組織一些讓學生可以參與的活動。
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很好地證明這一點。如,在教學《羚羊木雕》這一課文時,筆者并沒有急于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解給學生,而是要求學生率先自主閱讀課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將課文所描述的故事以表演的形式演出來。這一任務的布置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紛紛踴躍且主動地融入表演活動之中。等到再上課時,筆者則挑選了一個學生小組進行公開表演。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聚精會神、熱情而專注,并很好地揣摩到了“我”、爸爸、媽媽、奶奶、萬芳以及萬芳媽媽不同角色的鮮明人物特色。課堂氛圍融洽而和諧。這表明,該表演活動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語文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真正把握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涵。
三、創(chuàng)設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操作請進讓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參與到教學中去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其實不是很緊密,所以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好的體驗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可以有親自操作參與的機會。如在教學魯迅的《風箏》時,筆者就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做風箏,第二天回來在班里進行評比。學生做的風箏各種各樣,有的很有創(chuàng)意。同學們對彼此做的風箏進行了討論、交流,氣氛熱烈。這樣的“操作”情境不僅很好地導入了新課,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從中能夠獲得成功的愉悅。
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的形式,使得學生讀出相應的意境和畫面。如講授《核舟記》時,筆者問:“桃子核做的墜子有多大呀?”學生回答說:“長五分許,橫廣四分。”“請同學們用紙疊一個這樣大的東西。”大家疊出來了,像三分之一根粉筆那么長,高度還趕不上兩支扮筆的直徑?!罢埻瑢W們在這上面畫上一個有八個窗戶的小船,五個神態(tài)各異的人,六件用具或器具,再寫上三十四個字。”同學們怎么畫也畫不下,但古代藝術家不是畫,而是刻,而且人物雕刻得形神畢備、惟妙惟肖,真可謂巧奪天工。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動手實踐,自然為我國古代藝術家高超的技藝所折服。
四、借助音樂來打造相應的教學情景
在初中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有很多意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我們借助更多的條件來進行,例如,就可以借助音樂來打造相應的情感氛圍,音樂是一種與人的情感直接相通的方式。就初中語文課本而言,入選的課文更多的是抒情意味較為厚重的文章,單純的實物情境教學顯然是不夠的,此時教師不妨借用音樂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音樂本身就是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如同文字一樣,不同的是,音樂是可感的,而文字很多時候卻只是可視的。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更偏愛可感的事物,如此一來,教師不妨把音樂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媒介。如,《秋天》這篇詩歌,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和秋天相關的音樂,用音樂的感染力促使學生沉浸于秋日的氛圍之中,之后再進行授課,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學效果。
五、重視語文課外活動的展開
不論教師能力有多高,只在課堂上的教授是不足以讓學生的文學水平有跨越式的提升。著力實施課外文學教學活動,可以將課堂實現(xiàn)課外延伸。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外語文教學中,更多地運用情境教學。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小游戲、開展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等,對課堂內容進行匯報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實踐能力,體現(xiàn)情境教學的主體性和互動性,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要從學科的特點出發(fā),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要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教學的水平,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靜.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山口鎮(zhèn)中學 33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