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磊
【摘要】生活是一種極其珍貴的教育資源,也是幼兒重要的學習途徑。幼兒園教育應當關注幼兒的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各項資源,把各類教育內容與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幼兒創(chuàng)設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寓教育于生活之中,以此來實現(xiàn)對幼兒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生活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這正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主要是以游戲來完成的,幼兒園是三到六歲幼兒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我們“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合理安排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把生活日常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幼兒置身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耳濡目染,親身體驗這一文明,在內心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并在無意識中養(yǎng)成以中華美德為主要道德標準的良好習慣。那么,我們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針對幼兒普及中國文化教育。
這里的集體教學是指有目標地對幼兒進行集體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活動。其教育內容涉及面很廣泛,體現(xiàn)在幼兒基礎課程五大領域以及文化學習的各個方面,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一般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操作,交流討論,肢體表演,游戲等方式,達到對傳統(tǒng)文化美學及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guī)范的理解。比較多的是做社會領域的集體教育活動,比如《我的屬相》通過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引導幼兒了解出生與生肖的有趣結合,體驗十二生肖輪回的現(xiàn)象;《美麗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國多民族的不同服飾風采,并引出主題:我們的衣服雖然不一樣,但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藝術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動,比如大班藝術《畫臉譜》,通過觀察幫助幼兒了解臉譜的特點,鼓勵孩子們動手設計自己喜歡的臉譜,從而了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同時發(fā)展了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的能力。另外,還有健康領域《中華美食》,語言領域如成語故事等。集體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面廣泛,能夠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且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方式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園指導綱要》及《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目標與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有很多幼兒園把中國特色作為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主題,形式上有墻飾,吊飾,展覽架擺放,樓梯貼等,其內容包括文化藝術,飲食,經典誦讀,文明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我園樓道墻體懸掛或張貼了各式各樣的文化扇、民俗周活動掠影、節(jié)氣貼畫等;擺放了各色彩繪酒缸;走廊里的展示架上放滿了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合作的青花瓷瓶;樓道吊飾則裝飾了紙藝蝴蝶、紙杯玩偶、彩繪雨傘。小主題命名為《中華韻味》,同時在美學、科學、社會等方面對幼兒進行了引導和熏陶。墻體上可以輔以文字說明,墻體內容的制作與收集可以是老師,幼兒以及家長,形成墻體與幼兒互動,墻體與家長互動,也可以在樓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間粘貼三字經,千字文等典籍內容,使幼兒和家長隨時可以誦讀。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進行傳統(tǒng)教育,他們每天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與生活,從心底就會油然而生起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它可以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fā)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fā)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們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要局限于放幾天假,出去玩幾天。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節(jié)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育意義上來著手。比如,以《團團圓圓中秋節(jié)》為主題的中秋節(jié),我們可以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和寶寶一起過節(jié)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鼓勵寶寶把月餅敬獻給爺爺奶奶,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驗尊老愛幼的美德。同時,回家以后讓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同賞月,更好地體會中秋節(jié)的情感。在這個活動里,我們還下發(fā)了一張調查表:賞月實景、我們一起吃團圓飯、好吃的月餅等內容,全方位地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到我們的主題活動中。在端午節(jié),我們不僅可以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懸掛香包,艾草,還可以請幼兒在家里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習包粽子,然后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品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家園合作活動。未來,我們還想嘗試請奶奶們來班上教學,孩子們集體學習包粽子,體驗分享與成功的快樂。我們還可以結合故事和圖片,視頻,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再比如春節(jié),我們可以以《紅紅火火中國年》為主題,也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來園,在幼兒園包餃子,做水果拼盤,蘸糖葫蘆,做手工燈籠,制作對聯(lián)等等,使幼兒真切感受中國年的各種元素,引發(fā)幼兒對中國年的喜愛。這些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我們將其合理的利用,與我們的課程緊密結合,不正是“生活教育”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延伸節(jié)日禮儀、道德習慣等方面的教育。這些家園合作的活動拉近了我們與家長的距離,使家長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兒園達成共識,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
我園的辦園特色就是傳統(tǒng)文化,因此我們在體育游戲方面增添了很多民間特色玩具。如:陀螺、高蹺、滾鐵環(huán)、自制龍舟、皮筋、拔河、沙包、毽子、套圈等。這些玩具在幼兒看來很是新穎,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接觸過,將傳統(tǒng)文化寓于民間特色玩具之中,這不正是“生活教育”嗎?我們還組織過趣味運動會,孩子們都非常熱情地參與其中,在操場上灑下歡樂的汗水,在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籠罩下孩子們玩得開心,學得也開心,因為這些嶄新的玩具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從零開始,不像積木,孩子們可以自主摸索,有的時候看到模型就會模仿,自己也可以進行搭建。而這些民間玩具,都有其特定的玩法,倘若不學習,任由孩子們瞎玩,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價值,因此,寓傳統(tǒng)文化于民間特色玩具之中,恰到好處。
作為一個民族,其任務則是維護自己生存權利、保護自己文化特色、延續(xù)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更新自我的發(fā)展能力。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心底喜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希望幼兒園及老師能有效地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當中,使新一代的國人成為具有“君當如蘭,溫潤如玉”的高貴品質和面向世界的廣闊胸懷,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