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琦
【關鍵詞】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3—0081—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基礎,它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朗讀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規(guī)范學生的普通話,增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大意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為此,本人結合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改進策略,希望為大家的語文教學提供幫助,同時也能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一、朗讀教學的問題
1.朗讀內容不明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教師對朗讀教學沒有引起重視,他們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規(guī)定明確的朗讀內容,導致學生盲目朗讀;也沒有一定的朗讀計劃,影響朗讀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反復地、毫無興趣地為了朗讀而朗讀課文,沒有拓展的內容,沒有知識性,更沒有創(chuàng)新性。
2.朗讀時間缺少。由于個別初中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但沒有給朗讀教學安排充分的時間,還在朗讀的時間內給學生填充一些別的內容,包括背課文,做閱讀題等等。我們知道,朗讀不但是對舊知識的復習,也是對新知識的預習,更是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延伸。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生根本無法有效地完成朗讀,更無法對朗讀中發(fā)現的新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致使學生也輕視朗讀,影響朗讀的質量。
3.朗讀指導不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但是由于個別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機械、死板、缺少針對性,致使朗讀教學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脫離了初中語文教學,使朗讀教學失去了意義。
二、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明確目標,提高朗讀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朗讀要有目的,不能盲目。為了保證朗讀的效果,教師不但要給學生指出朗讀的具體目標和要求,讓學生以朗讀目標為指導進行自覺朗覺,培養(yǎng)朗讀興趣,還要在朗讀中根據不同文體制定不同的要求,增強學生朗讀過程中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提高朗讀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課文《春》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根據文章內容,用淡雅的語調進行示范朗讀,在教師恰到好處的運氣、語調的朗讀過程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春天,感悟春天。
2.保證時間,促進朗讀教學質量。合理安排朗讀時間,能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內涵,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師可以利用早讀時間安排學生朗讀,既可以讓學生互相督促,又能提高朗讀的質量;也可以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既可以讓學生對新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又能增強接下來的教學質量;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安排專門的朗讀時間,給學生指定一些朗讀內容,或者讓學生自由選擇朗讀內容。如此,不但可以充分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朗讀課的重視,在以后的教學中給朗讀課充分的時間,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提高學生朗讀的意識和能力。當然,也能促使學生的普通話更標準,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3.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初中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不會在朗讀中根據內容把握基調、語氣等,影響朗讀效果。因此,教師要發(fā)揮指導、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把握文章的基調,讀出效果。朗讀不是閱讀,更注重技巧的運用,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給學生講清楚朗讀的技巧,如,抑、揚、頓、挫和輕、重、緩、急在語調上如何應用,如何掌握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語速等等。比如,在《春》的教學時,我們就要根據朱自清描繪的春風的柔和、溫暖等特點,把春天的特點通過觸覺、聽覺、視覺等體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指點,就能讓學生深切地感受、領悟到閱讀內容中的情感,讓朗讀有形、有色、有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總之,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對朗讀引起充分重視,認識到朗讀的價值和意義,并針對朗讀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給朗讀課充分的時間,制定目標,有效指導,使朗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互相促進,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初中語文的教學意義。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