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創(chuàng)新,面向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趨于嚴格,其提出所有學生均應當被視為課堂的主體,能夠把握語文知識,沉積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然而,當前的一部分學生面對初中語文教育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學情緒,或者是學習方法、學習效果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本文面向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同時在解讀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后給出了解決各種困難的方法,得到了相對合理的教學方案,構成了有效帶動初中語文學習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習困難 轉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43-01
在義務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初中語文充當著一個基礎課程的角色,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今后理解文本內容以及日常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興趣不足問題,影響著語文學科對于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的落實,同時,存在一部分學生語文成績不理想,無法有效地提升自我。
1.初中語文學習暴露的問題
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厭學或者成績低下的狀況,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兩點問題:其一,學生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其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不當。面向前者來說,一般班級當中會存在一部分學生,他們旨在邏輯推理上表現(xiàn)出相對顯著的優(yōu)勢,然而卻無法把握形象思維,所以這類學生的理科成績明顯優(yōu)于語文。面向后者來看,有關語文的教育工作容易出現(xiàn)形式化的狀況,諸如反復的誦讀或者記憶名詩佳句這類灌輸式的教育,將讓語文課堂枯燥而緊張。由于以上問題的存在,語文學習始終是一部分學生的硬傷。
2.初中語文學習問題的成因
由學生的基本情況來說,經(jīng)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屈服于填鴨式的被動灌輸,進而面向語文學科毫無興趣。另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好動的年紀,對于學習的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因而出現(xiàn)懈怠偷懶的情況。而在學習中常見的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得這種抵觸心理日益加強,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由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來說,當前語文學習的知識點設置、內容安排等方面與以往的情況對照而言存在很大的區(qū)別。但是有些家長以自身的時代背景出發(fā),教導孩子的學習,其學習方式、要點把握等方面均存在偏差。還有一部分家長熱衷于課后的輔導班,然而此類的輔導均以應試為基本目的,完全喪失了語文本該具備的深刻內涵。
當深入挖掘學習理論時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會被共同體所左右。再回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將共同體鎖定于教師和課本上。也就是說,這同樣屬于造成語文學習問題的成因。當前語文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面向文學的解讀層次高低不一,同時教育本身帶有應試的成分,所以必然導致學生的抵觸情緒。
3.有關初中語文學習的建議
第一,糾正學生面向初中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明顯,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在面對困難時更傾向于退縮,相應的激勵不足。盡管這樣的傾向不是刻意為之,但是帶有一定的消極態(tài)度。這種狀況需要由教師加以格外的關注,進而逐步糾正。另外,通過說教的方式基本是不奏效的,通過具體調查表明,只有長期的激勵和關注才能夠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梢宰寣W生先進行自主的思考,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能喧賓奪主。學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自信,就能夠積極響應老師的安排,從而打破消極情緒下的惡性循環(huán)。
第二,加強教師素質建設,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當摒棄以應試為基本目的的傳統(tǒng)教育思維,轉變課堂的教學形式。教師應當適當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排查厭學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和程度,提升師生之間的友誼。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提升自我的專業(yè)技能。評價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個人能力的標準不應該全部集中在所帶學生的成績好壞方面。相反,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內容形成一定的個人共鳴,由更深的層次上發(fā)掘學生的潛質。除此以外,學校和家庭方面應當大力支持教師的工作,積極建設多媒體教學體系,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服務語文課堂。身臨其境的效果能夠使得學生投入進文本浮現(xiàn)出的場景,推動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而非生搬硬套和死記硬背。
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就能為初中基本的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過程的基礎性是應當受到高度關注的。這里的基礎性指的是面向語文學科所具備的功效,以及其針對另外學科帶來的影響。在初中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是由于學習背景還有自身情緒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學習吃力的狀況。本文集中討論了以上提及的兩點因素,并針對其所引發(fā)的問題給出了一定的建議。然而造成學生成績低下的因素涉及眾多,還有待進一步的拓展討論。
參考文獻:
[1]羅靚.初中學困生語文學習能力影響要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焦世官.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有效方法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2014,(07):143.
[3]陸小燕.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2):11-12.
[4]張嵐.初中生數(shù)學學習中自然語言與符號語言的相關性及轉化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王嘉,男,1978年10月生,云南昆明人,昆明經(jīng)開區(qū)第二中學教師,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