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俞玉婷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應當是游戲化或具有游戲特征的過程。而基于園所“尊重幼兒經(jīng)驗,追隨幼兒興趣,來源幼兒生活”的課程建設思路,我們也正在努力探索讓幼兒熱情投入課程的實施方法,因為幼兒是課程的主體,幼兒園是幼兒能夠開展自主活動的場所,是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我能力的地方。所以,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由幼兒共同主動經(jīng)歷的故事所組成的經(jīng)驗體系。那么,作為幼兒園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主題課程,也必須是能夠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行為傾向。
小班幼兒入園一個月后,已經(jīng)逐漸度過了入園初期的焦慮情緒以及生活自理的適應期,慢慢對幼兒園集體生活充滿了好奇。幼兒一天天長大,他們長高了、長壯了,變得越來越能干了,很多事情他們都愿意自己來試一試,樂意做大人的小幫手。小班教師在園課程游戲化改革的背景下也開始了一系列的嘗試探究活動。例如,主題活動“我行我秀”,就是由幼兒的興趣產(chǎn)生的,教師在構思、實踐、反思的過程中與幼兒一起體驗了課程游戲化的過程。同時,幼兒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逐步在課程實施中養(yǎng)成。
以往開展的主題活動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占主導,設計和實施主題活動內容,幼兒按部就班參與活動,導致大多數(shù)幼兒對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漸漸對主題活動缺乏興趣,從而參與度不高。因此,我們首先要樹立“小孩不小”的觀念,不能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小、各項能力弱就忽視他們;其次,我們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通過與幼兒談話、與家長對話等方式了解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生成一系列有趣的活動,讓幼兒去試一試,玩一玩。入秋以后,一連好幾天的大雨把幼兒憋壞了,活動間隙,他們時不時走到陽臺上,看著大雨,不禁伸出了手,雨點落到手心里,涼涼的感覺讓他們樂開了花。于是,在談話時間,老師問他們:“你們喜歡下雨天嗎?”幼兒回答:“我很喜歡玩水,我想像小豬佩奇一樣去踩水塘?!薄袄蠋?,雨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老師,我想在雨里走來走去……”于是,老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家長特別支持老師的做法,第二天,就帶來了小雨衣、雨鞋、水槍、干凈的備用衣褲。整個活動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家長和教師作為支持者,幼兒與大自然賦予的雨水成了好朋友,從而體驗到雨天戶外活動的樂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幼兒的經(jīng)驗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毙“嘤變簩Α巴尥藜摇钡挠螒虬偻娌粎?,今天我來當媽媽,買菜做飯喂娃娃,明天你來當爸爸,開車購物給娃娃洗澡。通過教師觀察,發(fā)現(xiàn)每天教室內“娃娃家”區(qū)域里游戲的幼兒最多,游戲時間最長,幼兒能愉快地在“娃娃家”動手操作并與同伴交流。在游戲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幼兒認為“娃娃家”要是有大一點的浴盆就可以給寶寶洗澡了,還要有吹風機給寶寶吹干頭發(fā),還要有寶寶生病時吃的藥……這些看似簡單的對話卻是幼兒寶貴的游戲經(jīng)驗和主動計劃。為了支持他們,老師在教室內創(chuàng)設了“機器貓的口袋”資料庫,里面提供各類低結構材料,有小玩具,也有收集來的生活廢舊物,并進行“6S”定位,這樣幼兒就能自主取放材料,促進幼兒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學習品質的有效發(fā)展。
學校教育就是帶幼兒過日子,小班幼兒最重要的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獨立如廁、喝水、午睡、穿脫衣、吃飯都是必須盡快學會的。如何讓家中的小公主、小少爺變依賴為自主?老師發(fā)揮了教育智慧,組織生活小達人“穿脫衣”比賽,一方面在活動前督促家長在家中訓練幼兒穿脫衣的技能,通過嘗試操作,幼兒學習伸手入袖、扣扣子、拉拉鏈、辨認衣褲正反面、折疊等技能,家長把自己孩子穿脫衣的視頻上傳到班級群,更多家長和幼兒受到激勵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比賽現(xiàn)場,通過單人賽、團體賽、花樣賽等多種形式的穿脫衣比賽,讓幼兒勇敢挑戰(zhàn)?;顒雍螅變簜兇┟撘碌哪芰γ黠@提高了,有的幼兒還能幫助別人呢!
主題活動結束后,當我們和幼兒一起再回顧過程時發(fā)現(xiàn),“我行我秀”主題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我們主題的推進網(wǎng)絡卻在幼兒的活動中逐步匯聚。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反思課程游戲化實施的起點一定是從幼兒所需、幼兒所體驗、幼兒所感中而來,而且課程游戲化實施的終點也將落實在幼兒主動經(jīng)歷中,讓幼兒可以充分感受、體驗、表達,獲得學習品質的提升。
回顧與幼兒共同經(jīng)歷的,我們發(fā)現(xiàn)“我行我秀”主題課程實施的主體對象是幼兒,小班的幼兒在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到一個陌生的集體環(huán)境中,他們在新的環(huán)境中生活、學習,面對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戰(zhàn),而“我行我秀”主題活動恰巧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一個平臺,各種來源于生活的活動與生活緊密相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快樂地與同伴交往,自信地表現(xiàn)自己,體驗成長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因此,我們認為幼兒園課程就是幼兒從早上入學的第一分鐘起直到放學離開幼兒園的最后一分鐘,其中幼兒所需要的、感興趣的、力所能及的、有挑戰(zhàn)的事都是他們在經(jīng)歷的并且是學習與發(fā)展的契機。
遵從上述的課程思想,在級組的大教研現(xiàn)場我們一起回顧“我行我秀”主題課程游戲化實施的歷程,再次經(jīng)歷“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體驗。
本著“開闊視野,填滿肚子”的原則,教師們從馬里奧的《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yǎng)》習得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策略,從虞永平教授《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六個支架”的解讀》中懂得課程實施的途徑,從外派學習中取得主題設計與實施的真經(jīng)。繼而從理論方法回到課程具體操作與實施中,通過前期調查談話圍繞幼兒“需要什么”“怎樣去做”選取有價值的點,收集資源,設計主題框架。
1.教師與所有幼兒建立親密關系
在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了解每個幼兒及其家庭的信息,并給予幼兒溫暖和關懷,積極地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每個幼兒建立密切的情感聯(lián)系;另一方面,在與幼兒個體建立親密關系的同時,還應在日常生活、集體活動中積極建立有著共同目標和價值觀的關愛共同體,使幼兒感受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堅持性等學習品質的發(fā)展。
2.教師應篩選和使用高質量的課程模式
有益于幼兒積極學習品質發(fā)展的課程包括以下四個特點:富有挑戰(zhàn)性、學習內容有價值、與幼兒興趣和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強調幼兒的積極參與和社會交往。園本主題活動“我行我秀”就是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出發(fā),量身為幼兒打造的游戲和活動,各班教師根據(jù)特長備課或擬定活動方案,然后由年級組長審議,再由教務處嚴格審議,保證主題實施價值性。
3.教師應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方面,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環(huán)境,包括創(chuàng)設布置合理的空間環(huán)境,建立有秩序的活動規(guī)則和常規(guī),開展幼兒主動參與的小組活動;另一方面,教師應采用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師表現(xiàn)出自身積極的學習品質以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幼兒明確學習目標,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架并適時地撤出支架,給予幼兒有價值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機會。
4.教師應積極調動家庭和社會力量參與
首先,家園之間因建立和保持相互尊重、關懷和贊賞的良好關系;其次,應與家長積極地交流學習品質的重要意義,并積極地了解幼兒在家里的表現(xiàn);最后,應與家長分享一些可促進幼兒學習品質提升的實用性策略。
[1][美]奧里馬·希森.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yǎng)[M].霍力巖,房陽洋,孫薔薔,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