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紅
摘要: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從古代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到現(xiàn)在的“分散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不難看出識字是閱讀與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而識字方法的探索從古至今層出不窮。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教學實踐,從識字教學的本身出發(fā),關注學生認知特點,探討一些在低段識字教學中的方法,化單調(diào)的識字教學為趣味教學,并對識字教學后的成效作了更進一步的思考。
關鍵詞:識字教學 多種方法 后續(xù)思考
《語文課程新標準》(2013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庇纱丝梢姡R字、寫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識字、寫字方面,《語文課程標準》實行了“認寫分開”,提出了“認識”與“會寫”兩種要求。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在《論聽、說、讀、寫之間關系》一文中也強調(diào)四者并重,而低年級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橋梁。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到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標學段目標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要貫徹多認少寫的識字教學原則”: “多認識”,即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少書寫”,即在這常用漢字中,要求會寫800-1000個。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夠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以便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這無論對培養(yǎng)閱讀能力,還是對培養(yǎng)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低年級學生識字中教學,主要在音、形、義三方面,字音是基礎,字形是重點,字義是關鍵。低段識字任務非常繁重,學生往往學了就忘,而且對枯燥識字過程表現(xiàn)出極度不耐煩。作為教學的參與者,我只有盡最大可能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識字愿望,讓學生懂得識字是生活的需要。通過一年半的低段識字教學,我認識到識字教學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在教學實踐中只有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果,我有兩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首先識字方法上想從快樂識字和規(guī)律識字談談自己的教學心得。
一、快樂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學習興趣,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常常用這幾種方法:
1. 1.編兒歌
。兒歌的韻律深受孩子們歡迎,我們可以多編些兒歌,例如,:一個人姓王,口
袋里有兩顆糖(金)。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小字在下方(京)。又如:大耳朵,小眼睛,嘴巴下面一顆心(聰)。學生兒歌記住了,生字也就記住了。
2. 2.猜字游戲
。在教學中,只有時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
人,猜字游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像:山上還有山(出),足球守門員(閃),一個人(大),一加一(王),一百減一(白),一頭牛過獨橋(生),這些字迷難度不大,學生易接受,樂接受,還能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字迷的興趣。
3.做運動識字
。低段孩子年齡小,好動,做動作識字可以為孩子釋放天性。在遇到表示動作的生字時,往往可以讓孩子單獨做動作,或是集體做動作,比如說教學《兩只鳥蛋》一文時,其中生字“取、捧、抬、連”的認識可做動作完成。
4.游戲識字
。說到游戲識字相信許多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寶,“摘蘋果、爬樓梯、做動作表情、誰來了?誰走了、點老五……”說也說不完。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交流的是同音字識字的游戲。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同音字最易混淆,它給我們老師帶來歡笑同時也帶來煩惱,我為了讓學生易區(qū)分,設置了這樣的小游戲,例,:報與抱的教學,兩人(同桌)掌心相對,一人說“抱住”,另一人雙手抱胸,說“報紙”時,另一人雙手放到背后,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印象。這種方法可以延伸到其它同音字教學。
二、規(guī)律識字
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在識字過程中應讓學生掌握識字的規(guī)律,找到方法。
1.家族識字。
(1)我們是一家人。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四時,課內(nèi)生字幾乎都是“蟲”字旁的字,而且讀音與去掉蟲字旁時讀音相同或相近。我們老師雖然知道它們是形聲字,可是一年級學生不知道呀!同時,可以引出“手”旁的字與手有關,“氵”與水的字與水有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我像誰?我的兄弟姐妹呢?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形近字,我們常常會用加一加、減一減、比一比的方法來記憶,時間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不再感興趣,這時換個說法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字族識字時“青”字可以延伸出它許多兄弟姐妹“請、晴、睛……”形近字比較時讓孩子們看看它像誰——先與失、千與干、爭與凈……
2.聯(lián)系生活常識識字
。我們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有大量漢字可以讓學生自主認識積累。其實我們課堂上教學生識字就是為了生活中不教,引導學生知道識字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尋找生活與識字的結合點。(1)校園是最好的識字場合,我們教室所在的教學樓都有命名,學校通知欄上的通知、宣傳欄上的校訓都是學生的識字天地。(2)學生每天出入的飯店、商場,經(jīng)手買的各種食物、玩具都是識字之本,教師要做有心人,引導孩子注意收集、閱讀、積累。
3.合體字識字
。漢字分為獨體字與合體字,針對它的合體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學的基本模式是分解—組合。在低段教學生識字時不需要講解各組合部件的基本含義與功能作用,只要認識各組合部件的名稱即可,平時我們常用的是“合二為一”或“合三為一”。如例“月+要=腰”或“王+白+石=碧”,這一方法學生最易掌握,時間長了效果也最明顯。另外還可以結合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園地二中讀讀記記編三字經(jīng)來認識合體字。
總之,在低段識字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識字方法的側(cè)重點也要不盡相同,來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其次在識字教學中遇到困難看看大家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學生掌握的知識不牢固,原因多種多樣
。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知識,可是家庭教育跟不上,課后不能很好地鞏固,識字量又大,時間一長就出現(xiàn)知識掌握混亂、運用不當?shù)臓顩r。通過一年半的低段識字教學,我發(fā)現(xiàn)低段教學要有充足的教學時間,最好兩天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老師們還可以增加一些課外讀物,即鞏固了識字又能提高學生閱讀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墒窃谶^去一年半的時間里,根本不能做到兩天一課,而是一天一課,根本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以閱讀鞏固識字了。我不由得想起了《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篇文章。孩子們就是蝸牛,我們催他們、嚇唬他們、責備他們,他們總用抱歉的目光看著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作為老師的我們腳步是不是要放慢些、放緩些呢?
2.在教學低段向孩子們傳遞閱讀的理念,以閱讀鞏固詞語的掌握積累
。一年級向孩子們推薦幻想類的書,例如,《中國神話故事》、《小木偶奇遇記》……二年級開始可以分類向孩子們推薦父愛型、母愛型書籍。三年級可以讓孩子們閱讀成長型的書籍。以此類推,可是家長支持的比較少,不能引起重視,家庭閱讀這一塊就丟失了。這也是我們在教育中遇到困難之一,光靠課堂上閱讀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閱讀對低段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低段閱讀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孩子們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閱讀中運用詞語。
3.從字理教學的根出發(fā),我深深感覺到我對字理一知半解,需要盡快學習提高
。從事教學工作以來,教參、教案都給我誤導,我們編順口溜,猜字謎來識記生字的方法從字理上來講占不住腳。我不禁陷入深思,我們大環(huán)境就這樣,那我個人是不是該提升提升呢?還要從事教育活動好幾年,是不是應該補補有關字理知識呢?我們的下一代是不是就可以從字理角度教育再下一代。
4.識字教學中節(jié)奏,是必不可少的
。特別朗讀節(jié)奏是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朗讀下,會產(chǎn)生一種愉悅,在愉悅中識字事半功倍。但是在我們常規(guī)教學中詞語的節(jié)奏朗讀往往會敷衍了事,一筆帶過。這值得引起我們一線教師的特別注意。
參考文獻:
[1]201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730。
[3]張文亮《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工人出版社,2010,1-2。
[4]一、二年級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