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清
【摘要】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語言學習理念、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認知心理學等為基礎,強調以語言學習的學習者為中心,將其應用到小學高年級語法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應用能力的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任務;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
0. 引言
我們從教學實踐中不難看出,我國目前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相當?shù)娜狈?,特別是有關于時態(tài)的相關知識,很多的學生分不清楚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和一般過去時,就更加別說句型轉換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法本身就是其中的難點知識,再加上語法枯燥乏味,缺乏主動性,學生只能夠通過強行記憶來學習語法,這也使得學生逐漸的對英語語法學習失去了興趣。另外,由于學生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語感,即便是學生強行記憶了語法知識,也無法很好地進行英語。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應用環(huán)境,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 一、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
1.1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決定教學的方法,控制教學的進程和方向。但是,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中,語言能力的獲得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獲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投入到交際活動中,并擔任其中的角色,才能夠完成學習任務[1]。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咨詢,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展交際活動,并對活動的過程進行引導和管理,最后對活動的結果作出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
1.2.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中,很多的教師都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語言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掌握一連串步驟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必須要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而教師的教學就是從最簡單的地方著手,然后逐漸地過渡到比較難的部分。教師會為學生精心準備課后消化的材料,讓學生掌握每一步驟的知識之后,再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中。正是由于這樣的思想,導致很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性地采取機械師的操作方式進行教學,不斷地加大訓練量和訓練的難度,從而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主要以認知心理學為指導,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和真實的交際,不贊通過機械式的記憶來學習語法,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英語語法教學的效率。
2. 二、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策略分析
2.1.任務教學的要素
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主要以“任務”為核心。而任務是由以下幾個要素所組成的①內容,即所教授的東西;②材料,即用來觀察和操作的具體對象;③活動,即任務開展的形式;④目標,即任務完成的標準;⑤學生,即任務的主要執(zhí)行者。任務是一項自由的,以某種結果或回報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給填寫表格、問路、買東西、到圖書館借書等。簡單來說,任務實際上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種事情[3]。
2.2任務教學的要求
在以任務為基礎的英語語法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注重語言的內容勝過于語言的形式和結構;②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解決實際的問題;③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系;④任務完成要具有優(yōu)先性;⑤以任務完成的過程對任務進行評價,而不是結果。另外,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還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①從“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師所提出的學習任務,應當要圍繞一系列的認知活動開展;②創(chuàng)設“語境”,教師應當要利用多種語言形式或非語言手段來創(chuàng)設語境,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并不是一項具有較強的動作性的學習過程,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的認知過程的統(tǒng)稱,比如:對問題的討論、閱讀、決定、交流等。但是不論是任何形式的任何式的教學活動都必須要以為學生為重點,要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操作過程和必要的輔助材料,這樣的任務式的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
2.3.任務教學的實例分析
本文就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三冊“MODULE 3 Activities Unit 1 She's watching TV”為例,對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語法。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獲得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語法知識。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曲:Are you eating?的英文歌,利用歌曲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然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派一位學生上臺,教師再給出一張圖片,讓這位學生模擬圖片上的動作,然后讓小組成員猜一猜,這位學生在正在干什么,并用所學的英語語法描述出來,回答正確的得分,最后看看哪個小組獲得的分數(shù)最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際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法知識,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三、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應用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同時還能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當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應用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從而有效的提升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慧娟. 有“法”方可行文——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策略探究[J].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2(4):30-33.
[2]鮮時倫.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初探[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4(6):88-89.
[3]戴莉.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法教學初探[J]. 基礎教育論壇, 2017(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