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摘 要:新課標下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去,從而獲得主動學習的樂趣,更加融入課堂中,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骄揩@取知識。由此,農(nóng)村高中生物實驗課應改變觀念,在教學中應該主動創(chuàng)新實驗選材、操作方法和一般步驟、實驗教學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學探究精神。
關鍵詞:實驗選材;操作方法;一般步驟實驗設計
筆者在農(nóng)村普通中學多年,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校的生物儀器設備多落后陳舊,實驗室無專門實驗員,藥品不全,實驗教學基本是一線生物學老師兼職,使得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困難重重。加之學生主體性的原因,發(fā)現(xiàn)亟須轉變觀念,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情境,積極主動地發(fā)掘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提升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尤其是課堂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力、創(chuàng)新力以及手腦并用等多方面的提升。
實驗課創(chuàng)新應以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提高教學效果為本,以突出教學重難點為目的,以原有實驗中不足或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為突破口。以下為本人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對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幾點想法。
一、實驗材料的靈活選擇
由于教學條件所限,一些教材上涉及的實驗材料往往很難在生活中找到,這就要求我們想方設法改進實驗材料,如在講解“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如果用磁鐵等教具來做實驗成本較高,但筆者用曲別針、泡沫塑料、紙片、牙簽、橡皮泥等自選材料作為實驗材料,同樣制作成較好的模型。在滲透作用實驗中,因為沒有玻璃紙做實驗,于是將玻璃紙改為豬膀胱膜。因為是生活中很熟悉的實驗材料,所以學生觀察起來更認真。再比如“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瓶、生態(tài)缸”中,筆者用家用罐頭瓶、飲料瓶等替代玻璃瓶,讓學生課下就地取材鏡,充分調動了學生動手做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負責取水,有的負責找水草,有的找罐頭瓶,分工合作,實驗課很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探究和改善實驗課材料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思考簡單易行的替代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與生物學實驗聯(lián)系緊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創(chuàng)新精神和主動學習
精神。
再如,在完成同一個實驗的時候可以動員學生選擇多種材料去做,例如“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人教版教材上用的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但洋蔥細胞撕去比較困難,而且洋蔥刺激的氣味常常讓人感到不適,因此可以用紫紅色吊蘭葉(表皮易撕去且顏色深)、白菜葉來同時做實驗。通過分組實驗,不同學生在準備不同素材來進行同一個實驗時,能夠得出不同實驗結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質疑精神;學生在用多種材料準備實驗的實踐中,熟悉了實驗過程,也訓練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操作方法的靈活改變
中學在上實驗課時,往往是安排學生按照教材上實驗步驟全盤照搬,最后得出實驗結果,絲毫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如果適當?shù)馗淖儗嶒灧椒ê筒襟E,也就是換一種方法進行操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增強對實驗結論的理解。比如,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如果改變實驗操作,不用0.9%的生理鹽水處理口腔上皮細胞,而是直接在載玻片上滴加無水乙醇,接著加口腔上皮細胞,處理5分鐘后,再在酒精燈上小火烘干,再染色,效果較好。又如,在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實驗中,加入10ml無水乙醇,教材上操作是一次性加入,而在實際實驗中,可以分兩次加入,這樣既可以防止研磨時間過長,無水乙醇過度揮發(fā),又可以充分溶解色素,增強實驗效果。
又如,在“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瓶、生態(tài)缸”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出實驗操作步驟,比如有的學生在分別放入小魚和泥沙后發(fā)現(xiàn)水質比較渾濁,不利于小魚的生活,之后便考慮要對泥沙進行充分洗凈,以及密封瓶口操作等注意事項。再如,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教材上用的是花生的子葉切片,如果有的學生切片不夠薄或者染色效果不好,實驗現(xiàn)象往往不明顯,但如將其改為在試管中滴加少量的花生油,然后加入少量的蘇丹Ⅲ,振蕩搖勻后觀察顏色變化,實驗效果更顯著,而且不需要使用顯微鏡,操作更加簡便。
三、實驗設計的靈活創(chuàng)新
生物實驗課教學設計中,應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演員”而教師是“導演”,如何演好一場戲,教師的實驗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實驗設計能夠盡可能優(yōu)化實驗流程,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提出問題,而不是以書本上現(xiàn)有的實驗結果和結論來固化學生。高中生物學實驗雖有所改變,但多是驗證性實驗,一般是先講解有關知識,然后按照書上的內(nèi)容進行實驗驗證。這種過程往往會造成學生思維定勢,阻斷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于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因此,傳統(tǒng)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可以適當?shù)剡M行調整改變,設計成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注重對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調查轉基因食品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其枯燥無味地照本宣科,學生聽得乏力,老師講得很累。不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去市場上和超市里了解一下轉基因食品的分布,并通過查閱網(wǎng)絡資料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初步的了解,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調整人們的飲食習慣”為話題展開辯論賽,讓學生理解實驗最終為人類服務。這樣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發(fā)掘創(chuàng)新能力是有好處的。
總之,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改變傳統(tǒng)實驗教學觀念勢在必行,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和質疑,尤其是農(nóng)村普通高中的實驗教學,條件和設施不配套,更要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去思考實驗選材和教學設計的靈活改變,既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同時也提升實驗教學效果,這是農(nóng)村高中生物實驗課的著力點,教學中教師還需多加實踐,不斷豐富總結,提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史紹典.高中課程方案[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黎清梅.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設計及其案例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