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春娟
摘 要:“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及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因此,當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應順應新課改要求,提倡生活化教學,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性。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兩個方面談談對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內容;方式;教學
思想政治是一門社會科學,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更需要關注當前的社會生活?!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祆涞膬删湓娭苯拥莱隽怂枷胝握n教學生活化的全部內容,如果我們不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僅憑我們自己的主觀經驗進行教學,那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就無從談起了。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入生活素材,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構建生活化課堂,這樣,不僅能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而且對于當前的課程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讓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呢?我認為,主要需要關注的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兩個方面。
一、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來說
所謂生活化的教學,并不只是課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重點在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體現學生的生活并指導學生的生活,為其健康成長服務,不能以教師的生活經驗為轉移。首先,在內容的選擇上,要重視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承擔了初中階段大部分的德育功能,要求通過思想政治教學,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授課時,除了課堂理論知識的教授之外,更應該注意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在案例的選擇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是我們過去無法想象的,學生正處在這樣一個信息迅速折舊的環(huán)境中,然而,課堂上的學生,他們還依舊抱著幾年前擬定的課本在研讀,其中不乏十幾年前的教學案例。這樣的教學內容,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多關注時下的生活問題,多觀看網上的一些新鮮視頻,從中提煉教學案例,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時事,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從教學方式的改革上來說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中,說教式占主導,學生甚至部分教師都認為思想政治就是死記硬背,于是思想政治課堂多半都是教師課上“念課文、劃重點”,學生課下“背重點”,前學后忘,除了能應對一時的考試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益處。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高耗低效的。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思想政治作為一門社會學科,社會生活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只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新課程改革中也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多種新型教學觀念和方法,這些都可以巧妙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采用情境式教學。相比較于過去的思想政治考試來說,當前的考試更加傾向于考查學生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絕非是背誦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入生活情境,將教學理論內化其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起來會更容易,也更有興趣,參與性會更強。只有將學生課堂上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中的直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最后,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深入淺出。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抽象,再加上教師的說教式教學,課堂更顯枯燥,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應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甚至可以是一些形象的比喻,增加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將理論知識形象化,那么不僅能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質量。
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好處很多,通過現實生活的引入,讓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并得出結論,能夠真正消化吸收課堂知識,獲得做人的道理。然而,生活情境的導入難免會引發(fā)一些邊界話題的討論,學生興趣盎然,不好打斷,就會耗費課堂時間,原計劃就會被打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會引起學校以及家長的不理解和不滿,讓教師倍感壓力。所以,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嘗試,不斷完善,適應甚至加快素質教育的
步伐。
參考文獻:
[1]陳蘭英.關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分析[J].華夏教師,2016(3).
[2]教學頓.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4).
[3]劉金鳳.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思想政治課煥發(fā)生命活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8).
編輯 李博寧